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知识综述 | 第16-30页 |
2.1 生物识别技术 | 第16-21页 |
2.1.1 生物识别技术概述 | 第16页 |
2.1.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分类 | 第16-20页 |
2.1.3 生物识别技术原理及工作流程 | 第20-21页 |
2.2 击键动力学概述 | 第21页 |
2.3 击键动力学系统设计 | 第21-29页 |
2.3.1 击键动力学身份识别分类 | 第21-22页 |
2.3.2 击键动力学身份识别特征采集 | 第22-23页 |
2.3.3 击键动力学身份认证系统分类算法 | 第23-28页 |
2.3.4 击键动力学身份认证系统评测标准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击键动力学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 第30-44页 |
3.1 击键动力学身份认证系统特征提取研究 | 第30-35页 |
3.1.1 传统时间特征 | 第31-32页 |
3.1.2 非传统特征 | 第32-35页 |
3.2 分类模型选择 | 第35-37页 |
3.2.1 单分类模型 | 第36页 |
3.2.2 二分类模型 | 第36页 |
3.2.3 多分类模型 | 第36-37页 |
3.3 分类算法设计 | 第37-39页 |
3.3.1 基于最短加权距离的分类算法工作流程 | 第37-38页 |
3.3.2 基于最短加权距离分类算法原理 | 第38-39页 |
3.4 实验测试和结果对比 | 第39-42页 |
3.4.1 非传统特征实验及结果对比 | 第39-41页 |
3.4.2 基于最短加权距离分类算法实验及结果对比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击键动力学身份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4-59页 |
4.1 击键动力学身份认证系统总体设计 | 第44-47页 |
4.1.1 系统设计概要 | 第44-45页 |
4.1.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45-47页 |
4.1.3 系统开发及应用环境 | 第47页 |
4.2 击键动力学身份认证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7-51页 |
4.2.1 用户注册和数据获取模块 | 第47-48页 |
4.2.2 特征获取模块 | 第48-49页 |
4.2.3 特征预处理模块 | 第49-51页 |
4.2.4 分类模型构建模块 | 第51页 |
4.3 击键动力学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 第51-54页 |
4.3.1 键盘Hook技术 | 第51-52页 |
4.3.2 数据存储技术 | 第52-53页 |
4.3.3 Scikit-learn平台 | 第53-54页 |
4.4 击键动力学身份认证系统测试 | 第54-57页 |
4.4.1 系统测试环境 | 第54-55页 |
4.4.2 系统测试过程 | 第55-57页 |
4.4.3 系统测试结果 | 第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2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5.2 研究可扩展方向 | 第60-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