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地膜残留和水分对玉米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地膜农业应用及残留现状第10-12页
        1.1.1 地膜的农业应用第10-12页
        1.1.2 地膜的残留现状第12页
    1.2 地膜残留的危害第12-14页
        1.2.1 地膜残留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第12-13页
        1.2.2 地膜残留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3-14页
        1.2.3 地膜残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14页
    1.3 地膜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的影响第14-16页
        1.3.1 邻苯二甲酸酯介绍第14-15页
        1.3.2 邻苯二甲酸酯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第15-16页
        1.3.3 邻苯二甲酸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6页
        1.3.4 邻苯二甲酸酯在植物体内的累积状况第16页
    1.4 研究背景、目的和技术路线第16-19页
        1.4.1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16-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19-24页
    2.1 盆栽试验——地膜残留和水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第19-21页
        2.1.1 试验条件第19页
        2.1.2 试验设计第19-20页
        2.1.3 指标测定与方法第20-21页
    2.2 大田试验——地膜残留和水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21-22页
        2.2.1 试验地点第21页
        2.2.2 试验设计第21页
        2.2.3 收获与测产第21页
        2.2.4 土壤和玉米籽粒中PAEs的测定第21-22页
    2.3 水培试验——DnBP和DEHP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第22-23页
        2.3.1 试验材料第22页
        2.3.2 试验设计第22页
        2.3.3 指标测定与方法第22-23页
    2.4 数据处理第23-24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4-37页
    3.1 地膜残留和水分对玉米幼苗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第24-27页
        3.1.1 株高第24-25页
        3.1.2 地上生物量、根冠比、茎粗、叶面积和光合速率第25-26页
        3.1.3 根系指标第26-27页
    3.2 地膜残留和水分对玉米幼苗地上部氮、磷和钾吸收的影响第27-29页
    3.3 地膜残留和水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29页
    3.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地膜残留和水分对玉米幼苗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第29-30页
    3.5 土壤和玉米籽粒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含量第30-33页
        3.5.1 盆栽试验中土壤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含量第30-31页
        3.5.2 大田试验中土壤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含量第31-32页
        3.5.3 玉米籽粒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含量第32-33页
    3.6 DnBP和DEHP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第33-37页
        3.6.1 DnBP和DEHP对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第33-35页
        3.6.2 DnBP和DEHP对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第35-36页
        3.6.3 DnBP和DEHP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6-37页
第四章 讨论第37-43页
    4.1 地膜残留和水分对玉米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第37-40页
        4.1.1 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第37-38页
        4.1.2 对玉米幼苗植株氮、磷和钾吸收的影响第38-39页
        4.1.3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39-40页
    4.2 地膜残留对土壤和玉米籽粒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4.3 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和邻苯二酸二酯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第41-43页
        4.3.1 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和邻苯二酸二酯(DEHP)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第41页
        4.3.2 邻苯二甲酸酯(PAEs)在植物体内的累积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41-43页
第五章 结论第43-45页
    5.1 主要结论第43-44页
    5.2 创新点第44页
    5.3 研究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3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陇东苹果园土壤和光照对林下牧草种子萌发、苗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外源有机碳对盐渍化土壤性质及小麦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