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物理和基本理论论文

中红外PPLN光参量振荡技术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中红外激光的应用背景第9-10页
    1.2 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的优点第10-11页
    1.3 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发展概况第11-17页
        1.3.1 用于光参量振荡器的非线性晶体总结第11-12页
        1.3.2 国外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3 国内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4 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研究进展小结第16-17页
    1.4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7页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PPLN光参量振荡器波长调谐特性研究第18-32页
    2.1 光参量振荡器原理简介第18页
    2.2 准相位匹配技术PPLN光参量振荡器简介第18-21页
    2.3 PPLN光参量振荡波长调谐理论计算第21-23页
    2.4 光参量振荡器线宽展宽分析第23-27页
        2.4.1 高增益引起的线宽展宽第23-25页
        2.4.2 抽运光发散角引起的线宽展宽第25-26页
        2.4.3 抽运光线宽引起的线宽展宽第26页
        2.4.4 偏轴参量放大引起的线宽展宽第26-27页
    2.5 PPLN-OPO波长调谐实验研究第27-31页
        2.5.1 实验参数设计第28-29页
        2.5.2 实验装置与分析第29页
        2.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9-31页
    2.6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高功率中红外PPLN光参量振荡器技术研究第32-50页
    3.1 单谐振PPLN-OPO相关理论计算第32-38页
        3.1.1 阈值分析第32-33页
        3.1.2 转换效率分析第33-34页
        3.1.3 接收角分析第34-35页
        3.1.4 接收线宽分析第35-38页
    3.2 高功率2.7μm PPLN-OPO实验研究第38-44页
        3.2.1 实验参数设计第38-40页
        3.2.2 实验装置与分析第40-41页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3.3 高功率3.8μm PPLN-OPO实验研究第44-48页
        3.3.1 实验参数设计第44页
        3.3.2 实验装置与分析第44-45页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3.4 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双光参量振荡波长调谐特性研究第50-65页
    4.1 双光参量振荡原理第50-51页
    4.2 双光参量振荡器的研究进展第51-55页
    4.3 PPLN-TOPO波长调谐理论计算第55-60页
        4.3.1 PPLN-TOPO波长调谐曲线第55-58页
        4.3.2 三重简并双光参量振荡器简介第58-59页
        4.3.3 参量线宽分析第59-60页
    4.4 PPLN-TOPO波长调谐实验研究第60-64页
        4.4.1 实验参数设计第60-61页
        4.4.2 实验装置与分析第61-62页
        4.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64页
    4.5 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单块PPLN晶体中实现OPO+OPA技术研究第65-86页
    5.1 单周期PPLN中TOPO的理论计算第65-71页
        5.1.1 双光参量振荡耦合波方程第66-68页
        5.1.2 抽运光完全消耗的条件第68页
        5.1.3 量子转换效率的理论分析第68-71页
    5.2 其他双光参量过程介绍第71-72页
    5.3 近似理论分析第72-75页
        5.3.1 阈值分析第72页
        5.3.2 转换效率分析第72-73页
        5.3.3 接收线宽分析第73-75页
    5.4 实验研究第75-85页
        5.4.1 实验参数设计第75-77页
        5.4.2 实验装置与分析第77页
        5.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7-81页
        5.4.4 单周期PPLN-TOPO实现OPO+OPA技术总结第81-85页
    5.5 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总结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附录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内部流场模拟
下一篇:通用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研究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