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4-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7-45页 |
第1章 旋毛虫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1 旋毛虫基因组DNA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差异分析 | 第17-18页 |
1.2 旋毛虫基因随意扩增多态DNA 指纹图分析 | 第18-19页 |
1.3 旋毛虫DNA 重复序列及其PCR 分析 | 第19页 |
1.4 旋毛虫cDNA 文库的构建及ES 基因表达的研究 | 第19-21页 |
第2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旋毛虫属分类方面的应用 | 第21-27页 |
2.1 限制性酶切分析和DNA 探针 | 第21-22页 |
2.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22页 |
2.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 | 第22-23页 |
2.4 裂解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23页 |
2.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23-24页 |
2.6 反向线性印迹 | 第24页 |
2.7 简单重复序列锚定PCR | 第24页 |
2.8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第24-25页 |
2.9 多重PCR( multiplex PCR) | 第25-27页 |
第3章 端粒及端粒酶研究进展 | 第27-41页 |
3.1 端粒的由来 | 第27-28页 |
3.2 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 第28-30页 |
3.3 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 第30-33页 |
3.4 端粒酶的活性调控 | 第33-35页 |
3.5 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研究 | 第35-38页 |
3.6 端粒酶抑制剂 | 第38-41页 |
第4章 寄生虫端粒及端粒酶研究进展 | 第41-45页 |
4.1 寄生虫端粒研究进展 | 第41-42页 |
4.2 寄生虫端粒酶研究进展 | 第42-44页 |
4.3 寄生虫端粒酶活性检测 | 第44页 |
4.4 总结与展望 | 第44-45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45-99页 |
第1章 旋毛虫端粒DNA 重复序列克隆 | 第45-61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45-54页 |
1.2 结果 | 第54-58页 |
1.3 讨论 | 第58-60页 |
1.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2章 旋毛虫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克隆 | 第61-8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61-74页 |
2.2 结果 | 第74-81页 |
2.3 讨论 | 第81-83页 |
2.4 小结 | 第83-85页 |
第3章 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虫体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 第85-9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85-90页 |
3.2 结果 | 第90-92页 |
3.3 讨论 | 第92-94页 |
3.4 小结 | 第94-95页 |
第4章 苦参碱对旋毛虫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 第95-9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95-96页 |
4.2 结果 | 第96-97页 |
4.3 讨论 | 第97-98页 |
4.4 小结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3-115页 |
导师简介 | 第115-117页 |
作者简介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