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基本问题论文--认识论论文

认知边界的哲学问题

致谢第5-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目次第11-14页
插图清单第14-15页
1. 导言第15-23页
    1.1 背景第15-19页
    1.2 目的第19-20页
    1.3 内容第20-23页
2. 心智理论的变化第23-38页
    2.1 分化与出路:从笛卡尔到传统认知科学第23-33页
        2.1.1 认知科学第24-26页
        2.1.2 心智的面孔第26-29页
        2.1.3 新路径显现第29-30页
        2.1.4 心智的新科学第30-33页
    2.2 认知的边界究竟是什么?第33-38页
        2.2.1 两种认知观第33-34页
        2.2.2 延展认知主义和认知的颅内主义第34-38页
3. 重塑问题:什么是认知的边界?第38-71页
    3.1 认知主义及其困难第40-49页
        3.1.1 认知主义第40-43页
        3.1.2 人工智能与具身的人工智能第43-46页
        3.1.3 认知转向第46-49页
    3.2 延展认知主义的样式与论证策略第49-61页
        3.2.1 具身认知与激进的具身认知第50-55页
        3.2.2 延展认知进路与具身认知进路第55-58页
        3.2.3 延展认知及其论证策略第58-61页
    3.3 对延展认知主义的挑战第61-71页
        3.3.1 认知的颅内主义的质疑第61-64页
        3.3.2 认知的边界与心智的标志第64-67页
        3.3.3 来自心智与工具混合体的挑战第67-71页
4. 延展认知进路的哲学立场第71-106页
    4.1 哲学立场的批判:从还原论到整体论第72-81页
        4.1.1 再论奥拓-尹佳现象第73-75页
        4.1.2 心智的多面性与解释态度第75-77页
        4.1.3 整体论的延展认知科学如何可能?第77-81页
    4.2 构成性与生物学隐喻第81-94页
        4.2.1 耦合构成与因果作用第82-85页
        4.2.2 生物-技术的心智第85-89页
        4.2.3 社会学主义的认知第89-94页
    4.3 剧场理论第94-106页
        4.3.1 海德格尔剧场第95-98页
        4.3.2 表征性认知与技术性认知第98-102页
        4.3.3 记忆真的可靠吗?第102-104页
        4.3.4 小结第104-106页
5. 再论认知转向第106-131页
    5.1 认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论第107-118页
        5.1.1 认知的张力第107-112页
        5.1.2 以“看”为中心的相互作用论第112-115页
        5.1.3 主体建构的相互作用论第115-118页
    5.2 认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进化论解释第118-131页
        5.2.1 认知的环境建构第120-123页
        5.2.2 认知的利基建构第123-126页
        5.2.3 反对生物沙文主义第126-130页
        5.2.4 小结第130-131页
6. 认知的技术:新方案的重构第131-155页
    6.1 认知的实用主义解释:对知识论的修改第132-143页
        6.1.1 杜威式的相互作用论第132-136页
        6.1.2 认知作为进化的技术第136-139页
        6.1.3 作为中介的技术第139-143页
    6.2 产业时代与认知需求第143-153页
        6.2.1 产业时代的特征第144-147页
        6.2.2 认知是进化要我们做的事第147-150页
        6.2.3 认知的技术第150-153页
    6.3 总结第153-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5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德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设计及运行研究
下一篇:微RNA在乳腺癌预防和诊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