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精炼过程造渣脱硫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硫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 LF炉精炼工艺概述 | 第12-16页 |
1.2.1 LF炉的发展及简介 | 第12-13页 |
1.2.2 LF炉的特点和功能 | 第13-15页 |
1.2.3 LF炉精炼工艺流程 | 第15-16页 |
1.3 LF炉脱硫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6-25页 |
1.3.1 LF炉脱硫工艺的研究 | 第16-20页 |
1.3.2 LF炉精炼脱硫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0-24页 |
1.3.3 LF炉造渣脱硫模型的研究 | 第24-25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2章 LF精炼脱氧和脱硫原理 | 第27-41页 |
2.1 脱氧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 第27-31页 |
2.1.1 脱氧反应的热力学 | 第27-28页 |
2.1.2 脱氧反应的动力学 | 第28-30页 |
2.1.3 LF精炼脱氧过程 | 第30-31页 |
2.2 脱硫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 第31-41页 |
2.2.1 脱硫反应的热力学 | 第31-38页 |
2.2.2 脱硫反应的动力学 | 第38-39页 |
2.2.3 LF精炼脱硫过程 | 第39-41页 |
第3章 LF精炼造渣脱硫模型的研究 | 第41-63页 |
3.1 转炉出钢过程的造渣研究 | 第41-45页 |
3.1.1 出钢过程中的脱氧 | 第41-44页 |
3.1.2 出钢过程中的脱硫 | 第44-45页 |
3.2 LF精炼过程中的造渣研究 | 第45-49页 |
3.2.1 LF精炼过程中的脱氧 | 第45页 |
3.2.2 LF精炼过程中的脱硫 | 第45-49页 |
3.3 LF精炼造渣脱硫预报模型 | 第49-55页 |
3.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49页 |
3.3.2 LF造渣脱硫模型的建立 | 第49-55页 |
3.4 LF精炼过程中钢水硫含量的机理预报模型 | 第55-56页 |
3.4.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55页 |
3.4.2 LF脱硫机理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3.5 LF造渣脱硫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6-61页 |
3.5.1 转炉下渣量 | 第56页 |
3.5.2 脱氧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6-58页 |
3.5.3 钢包熔池深度 | 第58-59页 |
3.5.4 钢包顶渣质量 | 第59-60页 |
3.5.5 硫的表观传质系数 | 第60-61页 |
3.5.6 实时硫分配比 | 第61页 |
3.6 LF造渣脱硫模型的求解 | 第61-63页 |
第4章 LF造渣脱硫在线控制模型与应用 | 第63-75页 |
4.1 LF造渣脱硫在线控制模型 | 第63-68页 |
4.1.1 出钢预脱氧与预脱硫模型 | 第63页 |
4.1.2 钢液喂铝线脱氧模型 | 第63-66页 |
4.1.3 LF造渣脱硫模型 | 第66-68页 |
4.2 LF造渣脱硫模型的在线验证与应用 | 第68-7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科研成果 | 第85-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89页 |
论文包含图、表、公式及文献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