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论文

针刺神经电信息特性与建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0-14页
        1.2.1 状态空间模型第11-12页
        1.2.2 Gamma模型第12-13页
        1.2.3 神经元放电起始动态第13-14页
        1.2.4 分形分析第14页
    1.3 研究思路第14-16页
    1.4 主要贡献第16页
    1.5 内容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针刺实验与数据预处理第18-23页
    2.1 针刺神经电信号传导通路第18-19页
    2.2 针刺实验第19-21页
        2.2.1 针刺外周神经系统响应实验第19-20页
        2.2.2 针刺低级中枢神经系统响应实验第20-21页
    2.3 实验数据预处理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针刺神经元放电率与输入估计第23-39页
    3.1 放电率估计方法第23-28页
        3.1.1 点过程条件强度函数第23-25页
        3.1.2 状态空间模型第25-26页
        3.1.3 EM算法第26-28页
    3.2 针刺神经元放电率估计第28-31页
    3.3 输入估计方法第31-36页
        3.3.1 Gamma分布模型第31-32页
        3.3.2 贝叶斯方法估计放电率和不规则度第32-34页
        3.3.3 输入参数估计第34-36页
    3.4 针刺神经元输入估计第36-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针刺神经元起始动态特性第39-52页
    4.1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第39-40页
    4.2 动作电位起始动态参数提取第40-41页
    4.3 不同频率针刺动作电位起始动态特性分析第41-48页
    4.4 不同手法针刺动作电位起始动态特性分析第48-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针刺神经元时间效应特性第52-64页
    5.1 分析方法第52-54页
        5.1.1 峰峰间期(ISI)第52页
        5.1.2 Fano因子第52-53页
        5.1.3 分散分析第53页
        5.1.4 替代数据法第53-54页
    5.2 实验分析第54-62页
        5.2.1 长时程相关性第54-56页
        5.2.2 小时间窗峰值特性第56-58页
        5.2.3 小时间窗峰值和放电模式的关系第58-61页
        5.2.4 神经元对针刺手法编码的选择性第61-62页
    5.3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总结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梭罗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解读--以《瓦尔登湖》为例
下一篇:基于DRGs和不确定需求的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