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社会学史、社会思想史论文

主客颠倒的西方社会批判--马克思、德波、鲍德里亚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3页
第一章 从景观社会到符号社会:德波与鲍德里亚的社会批判理论第13-20页
    第一节 西方社会的转型:从生产型到消费型第13-14页
    第二节 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与情境主义国际第14-16页
    第三节 鲍德里亚的符号社会理论第16-17页
    第四节 德波与鲍德里亚的思想渊源第17-20页
第二章 对西方社会主客颠倒的批判:德波与鲍德里亚的理论实质第20-40页
    第一节 德波:景观对人的全面统治第20-27页
        一、景观是商品的影像第20-23页
        二、景观社会中的主客颠倒的二次方第23-24页
        三、景观对主体的意识形态的控制第24-26页
        四、景观是主体物化了的世界观第26-27页
    第二节 鲍德里亚:符号化客体对主体的支配第27-37页
        一、符号物拟人的自主存在第28-31页
        二、主体沦为符号体系的客体第31-33页
        三、广告对主体社会地位的编码第33-35页
        四、符号对人的操纵第35-37页
    第三节 德波与鲍德里亚的理论基础比较第37-40页
        一、德波是基于人本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第37-38页
        二、鲍德里亚是基于历史的社会批判理论第38-40页
第三章 马克思对西方社会的主客颠倒的批判——进一步解读德波与鲍德里亚第40-55页
    第一节 马克思对西方社会主客颠倒的批判第40-44页
        一、西方社会主客颠倒的根源:异化劳动第40-41页
        二、西方社会主客颠倒的科学指证:拜物教理论第41-44页
    第二节 景观与符号崇拜的实质:拜物教第44-51页
        一、德波与鲍德里亚对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片面理解第44-47页
        二、景观与符号拜物教的实质:商品拜物教第47-51页
    第三节 西方社会主客颠倒的扬弃——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第51-55页
第四章 主客颠倒社会批判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第55-61页
    第一节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某些负面现象第55-59页
        一、对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某些负面现象的认识第55-57页
        二、对主客颠倒现象出现原因的分析第57-59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59-61页
结束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后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南省L镇为例
下一篇:湖南省运动员退役安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