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6-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6-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1.4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3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滨海县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基本理论 | 第18-23页 |
2.1 县域低碳经济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2.1.1 低碳经济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县域经济 | 第19-20页 |
2.2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缘起和构建原则理论 | 第20-23页 |
2.2.1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缘起 | 第20页 |
2.2.2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基于AHP法的滨海县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27页 |
3.1 AHP法相关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3.2 AHP法的指标选择 | 第24-25页 |
3.3 AHP法下滨海县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滨海县域低碳经济评价过程 | 第27-33页 |
4.1 滨海县域低碳经济评价数据来源 | 第27页 |
4.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27页 |
4.3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递阶层次 | 第27-28页 |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8-32页 |
4.5 指标值的综合评价 | 第32-33页 |
第五章 滨海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分析 | 第33-40页 |
5.1 乳山市低碳经济评价分析 | 第33-34页 |
5.1.1 乳山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得分 | 第33页 |
5.1.2 乳山市低碳经济发展分析 | 第33-34页 |
5.2 滨海县域低碳经济发展对策 | 第34-40页 |
5.2.1 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 第34-35页 |
5.2.2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 第35-37页 |
5.2.3 重视城市绿化,推进生物固碳 | 第37-38页 |
5.2.4 建设低碳型农村 | 第38-4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0-41页 |
附表 | 第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