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页 |
|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概述 | 第9-14页 |
| (一) 我国打击贿赂犯罪的立法沿革 | 第9-11页 |
| (二)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确立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 (三)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性质与特征 | 第12-14页 |
| 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性质 | 第12-13页 |
| 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特征 | 第13-14页 |
|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背景及其立法渊源 | 第14-17页 |
| (一) 国内状况 | 第14页 |
| (二) 国际形势 | 第14-15页 |
| (三) 影响力交易罪在《反腐公约》中的有关内容 | 第15页 |
| (四)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影响力交易罪之辨析 | 第15-17页 |
| 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 | 第17-24页 |
| (一) 犯罪客体 | 第17-18页 |
| (二) 犯罪客观方面 | 第18-21页 |
| (三) 犯罪主体 | 第21-23页 |
| (四) 犯罪主观方面 | 第23-24页 |
| 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适用 | 第24-30页 |
| (一) 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 第24-26页 |
| 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普通受贿罪之比较 | 第24页 |
| 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介绍贿赂罪之比较 | 第24-25页 |
| 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斡旋受贿罪之比较 | 第25页 |
| 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之比较 | 第25-26页 |
| (二) 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 第26页 |
| (三)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形态 | 第26-28页 |
| (四) 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定罪量刑和刑事处罚的理解 | 第28-30页 |
| 1. 对受贿“数额较大”定罪标准的理解 | 第28-29页 |
| 2. 对“有其他较重情节”的把握 | 第29-30页 |
| 五、完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30-36页 |
| (一) 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否会成为腐败分子“挡箭牌”问题的解析 | 第30-31页 |
| (二)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贿赂犯罪体系中的正确定位 | 第31页 |
| (三)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规制范围的完善 | 第31-33页 |
| (四) 完善配套的廉政建设法规政策 | 第33-34页 |
| (五)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行贿一方的刑事责任构建 | 第34页 |
| (六) 完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刑事推定 | 第34-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注释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