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论邓小平的理想观及其发展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5页
 (一)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0-15页
一、理想的内涵及其作用第15-20页
 (一) 理想的内涵第15-17页
 (二) 理想的作用第17-20页
  1. 理想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第17页
  2. 理想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第17-18页
  3. 理想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18-20页
二、邓小平理想观的理论渊源第20-27页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想观第20-23页
 (二) 毛泽东的共产主义理想观第23-27页
  1.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第23-24页
  2.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必须分阶段进行第24页
  3.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24-25页
  4.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创立第25-27页
三、邓小平理想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27-39页
 (一) 邓小平理想观的主要内容第27-34页
  1.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第27-28页
  2. 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第28-29页
  3. 青年和党员干部是理想教育的主要对象第29-31页
  4.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第31-33页
  5. 强调用坚定的信念团结人民第33-34页
 (二) 邓小平理想观的特点第34-39页
  1. 科学性第34-35页
  2. 求实性第35-37页
  3. 坚定性第37-39页
四、江泽民、胡锦涛对邓小平理想观的继承与发展第39-51页
 (一) 江泽民对邓小平理想观的继承和发展第39-48页
  1.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第39-41页
  2.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第41-42页
  3. 加强对青少年和党员干部的理想教育第42-43页
  4. 对理想教育方法的探索第43-48页
 (二) 胡锦涛对共同理想的探索第48-51页
  1.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第48-49页
  2.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第49-51页
五、以邓小平理想观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51-56页
 (一)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第51-52页
 (二)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52-53页
 (三)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53-54页
 (四) 把爱国主义和历史教育纳入共同理想教育第54-56页
结束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致谢第63-64页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地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研究
下一篇:论毛泽东对矛盾学说的理论贡献及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