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园林艺术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2 成都杜甫草堂概述 | 第13-21页 |
·川西纪念园林 | 第13页 |
·成都杜甫草堂 | 第13-18页 |
·杜甫草堂概述 | 第13-15页 |
·杜甫草堂的历代兴废 | 第15-18页 |
·影响园林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 第18-21页 |
·地理环境 | 第18页 |
·尊文重教 | 第18-19页 |
·先贤崇拜 | 第19页 |
·游赏民俗 | 第19-21页 |
3 园林构园要素美学分析 | 第21-32页 |
·山石 | 第21-23页 |
·具有川西乡土气息的石材审美理念 | 第21-22页 |
·融于自然的土山 | 第22-23页 |
·水体 | 第23-25页 |
·引活水入园 | 第23-24页 |
·湖池、沟渠水景 | 第24-25页 |
·建筑 | 第25-28页 |
·园林建筑承载的精神功能 | 第25-26页 |
·主体纪念性建筑 | 第26-27页 |
·茅屋区 | 第27-28页 |
·花木 | 第28-32页 |
·乡土性、象征性花木选择 | 第28-29页 |
·杜诗吟咏过的花木 | 第29-30页 |
·花木配置手法古朴 | 第30-32页 |
4 审美境界中的园林空间艺术 | 第32-40页 |
·“正变”结合,旷奥交替 | 第32-34页 |
·“正变”结合 | 第32-33页 |
·旷奥交替 | 第33-34页 |
·疏密有致,虚实相生 | 第34-36页 |
·疏密有致 | 第34-35页 |
·虚实相生 | 第35-36页 |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第36-40页 |
·巧于因借 | 第36-37页 |
·精在体宜 | 第37-40页 |
5 杜甫草堂园林艺术特征 | 第40-52页 |
·诗文意境 | 第40-44页 |
·题名 | 第40-41页 |
·楹联 | 第41-42页 |
1. 对杜甫爱国精神与杜诗的赞扬 | 第42页 |
2. 古今联想与怀念 | 第42页 |
3. 今昔园林中感怀 | 第42页 |
·书法碑刻 | 第42-43页 |
·诗意茅屋 | 第43-44页 |
·生态美 | 第44-47页 |
·园林选址 | 第44-45页 |
·园林建筑 | 第45-47页 |
·园林花木山水 | 第47页 |
·寓教于游 | 第47-52页 |
·对公众的开放性 | 第48页 |
·纪念是园林的主题 | 第48-49页 |
·寓教于游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