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所罗门之歌》的文化阐释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0页
第1章 文化象征:黑人文化传统及渊源第10-24页
    1.1 “姓名”的暗示意义第10-17页
        1.1.1 奶娃(Milkman)——从“喝奶者”到“送奶者”第11-13页
        1.1.2 戴德(Dead)——黑人对祖先记忆的危机第13-14页
        1.1.3 派拉特(Pilate)——引领黑人走出困境的“领航员”第14-16页
        1.1.4 所罗门(Solomon)——非洲祖先智慧的象征第16-17页
    1.2 “歌谣”的指涉意义第17-20页
    1.3 “飞翔”的象征意义第20-24页
第2章 文化失语:黑人文化处境及原因第24-31页
    2.1 “失语”的黑人文化第24-26页
    2.2 文化失语的原因第26-31页
        2.2.1 黑人奴隶制的罪恶第26-28页
        2.2.2 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第28-29页
        2.2.3 黑人文化自身的迷失第29-31页
第3章 文化寻根:身份认同与文化变迁第31-38页
    3.1 身份认同的艰难跋涉第31-34页
        3.1.1 双重身份第31-32页
        3.1.2 新的种族文化身份的构建第32-34页
    3.2 文化认同的曲折变迁第34-38页
第4章 文化如何“飞翔”:《所罗门之歌》的启示第38-46页
    4.1 莫里森对黑人文化精华的提炼第38-41页
    4.2 莫里森对美国黑人文化的反思第41-43页
    4.3 文化的融合与超越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Q84》研究--平行世界与其多元性
下一篇:父权制下“女性悲剧”的男性角色功能--拉康视角下的“包法利夫人”和“包法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