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植物学论文

条斑紫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 紫菜生物学特征第12-14页
        1.1 紫菜分类地位与分布第12页
        1.2 紫菜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第12-13页
        1.3 紫菜的应用与研究价值第13-14页
    2 紫菜基因组 DNA 提取方法概述第14-15页
        2.1 紫菜基因组 DNA 提取方法第14页
        2.2 紫菜基因组 DNA 提取遇到的问题第14-15页
    3 微卫星标记在条斑紫菜中的应用第15-16页
        3.1 紫菜微卫星标记的开发第15-16页
        3.2 微卫星标记在条斑紫菜中的应用第16页
    4 ITS 序列在条斑紫菜中的应用第16-18页
        4.1 核糖体 RNA 基因的特点第16-17页
        4.2 ITS 序列在条斑紫菜研究中应用第17-18页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条斑紫菜叶状体 DNA 的高效制备第20-32页
    1 材料第20-21页
        1.1 样品材料来源第20页
        1.2 主要试剂及配置方法第20-21页
    2 方法第21-23页
        2.1 样品均质研磨设计第21页
        2.2 样品破碎程度统计比较第21-22页
        2.3 DNA 的提取及检测第22-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29页
        3.1 样品破碎统计结果第23-25页
        3.2 DNA 产物的纯度、得率和完整性第25-28页
        3.3 DNA 产物 PCR 扩增第28-29页
        3.4 基因组 DNA 酶切效果第29页
    4 讨论第29-30页
        4.1 材料破碎效果与 DNA 得率第29-30页
        4.2 影响 DNA 完整性的因素第30页
        4.3 基因组 DNA 应用第30页
    结论第30-32页
第三章 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在不同地域条斑紫菜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第32-54页
    1 材料第32-35页
        1.1 样品来源第32-34页
        1.2 主要试剂及配置第34-35页
    2 方法第35-37页
        2.1 基因组 DNA 制备第35页
        2.2 微卫星序列的筛查第35-36页
        2.3 微卫星引物设计、退火温度优化、PCR 扩增第36页
        2.4 引物退火温度优化及 PCR 扩增第36-37页
        2.5 引物的评估和不同地域野生条斑紫菜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7页
    3 结果第37-48页
        3.1 基因组 DNA 质量第37-38页
        3.2 微卫星统计结果第38-40页
        3.3 微卫星引物设计及引物筛选结果第40-42页
        3.4 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多样性第42-44页
        3.5 微卫星座位的近交系数和基因流第44页
        3.6 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第44-46页
        3.7 不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第46页
        3.8 不同群体间的基因交流第46-47页
        3.9 不同群体间遗传距离、遗传一致性检测第47-48页
    4 讨论第48-54页
        4.1 DNA 的高效制备第48页
        4.2 引物的筛选第48-49页
        4.3 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9-50页
        4.4 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0-51页
        4.5 群体遗传结构和分化比较第51页
        4.6 各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和系统发生分析第51-54页
第四章 利用 ITS 序列鉴定条斑紫菜并评价其遗传多样性第54-64页
    1 材料第54页
        1.1 样品来源第54页
        1.2 主要试剂及配置方法第54页
    2 方法第54-57页
        2.1 ITS 的 PCR 扩增第54-55页
        2.2 ITS 测序及序列拼接第55页
        2.3 ITS2 的扩增第55-56页
        2.5 物种鉴定第56页
        2.6 多样性检测第56-57页
    3 结果第57-62页
        3.1 基因型和遗传距离第57-59页
        3.2 聚类分析第59页
        3.3 群体遗传多样性第59-60页
        3.4 群体间聚类分析第60-62页
    4 讨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70页
个人简历第70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族健康传播发展状况调查研究--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实证调查
下一篇: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三个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