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论文

我国跨区域地方治理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1 绪论第12-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选题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关于跨区域地方治理的研究第14-17页
        1.2.2 关于利益协调的研究第17-19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2 跨区域地方治理及利益协调的相关理论第21-29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21-25页
        2.1.1 跨区域的内涵与外延第21-22页
        2.1.2 地方治理及其多元主体第22-23页
        2.1.3 利益协调的概念、形式与机制第23-25页
    2.2 主要理论工具第25-29页
        2.2.1 外部性理论与跨区域地方治理第25-26页
        2.2.2 交易费用理论与跨区域地方治理第26-27页
        2.2.3 “囚徒困境”理论与跨区域地方治理第27-28页
        2.2.4 制度变迁理论与跨区域地方治理第28-29页
3 我国跨区域地方治理与地方利益的发展变化第29-33页
    3.1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第29-30页
    3.2 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初:分税制改革前第30-31页
    3.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分税制改革后第31-33页
4 我国跨区域地方治理中阻碍利益协调的影响因素第33-42页
    4.1 行政区划及“行政区经济”观念的影响第33-34页
        4.1.1 “行政区经济”第33-34页
        4.1.2 地方保护主义第34页
    4.2 利益主体之间经济发展现状的影响第34-36页
        4.2.1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第34-35页
        4.2.2 产业同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第35-36页
    4.3 政绩考核体制的影响分析第36-38页
        4.3.1 评价主体较为单一第37页
        4.3.2 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第37-38页
    4.4 中央政府的作用第38-40页
        4.4.1 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第38-39页
        4.4.2 财政分权制度不完善第39-40页
    4.5 制度化程度的影响第40-42页
        4.5.1 管理体制第40-41页
        4.5.2 法律法规第41-42页
5 我国跨区域地方治理利益协调机制的制度构想第42-52页
    5.1 营造制度设计的社会环境第42-44页
        5.1.1 树立区域治理理念第42页
        5.1.2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第42-43页
        5.1.3 加强组织保障第43-44页
    5.2 确立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第44-45页
        5.2.1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第44-45页
        5.2.2 坚持平等、互利、协作第45页
        5.2.3 兼顾效率与公平第45页
    5.3 完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第45-52页
        5.3.1 利益形成机制第45-46页
        5.3.2 利益分享机制第46-48页
        5.3.3 利益补偿机制第48-49页
        5.3.4 利益约束机制第49-50页
        5.3.5 利益协调激励机制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8-5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新区招商引资策略研究--以济宁高新区为例
下一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娼妓治理问题研究(1927-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