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间隙焊缝磁光成像识别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4-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3页 |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 1.2 激光焊接 | 第18-22页 |
| 1.2.1 激光作用下材料的物态变化 | 第18-20页 |
| 1.2.2 激光焊接模式 | 第20-21页 |
| 1.2.3 激光焊接与其他焊接工艺比较 | 第21-22页 |
| 1.3 焊缝识别与跟踪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30页 |
| 1.3.1 结构光视觉传感法 | 第22-23页 |
| 1.3.2 同轴视觉检测法 | 第23-24页 |
| 1.3.3 激光频闪摄像法 | 第24-25页 |
| 1.3.4 红外传感检测法 | 第25-26页 |
| 1.3.5 磁光/涡流成像检测法 | 第26-27页 |
| 1.3.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 1.4 现有方法存在问题 | 第30-31页 |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激光焊接磁光成像试验系统 | 第33-59页 |
| 2.1 试验系统概述 | 第33-34页 |
| 2.2 主要硬件结构 | 第34-41页 |
| 2.2.1 光纤传输激光焊接机 | 第34-37页 |
| 2.2.2 磁光成像传感器 | 第37-39页 |
| 2.2.3 运动控制工作台 | 第39-40页 |
| 2.2.4 其他硬件 | 第40-41页 |
| 2.3 试验方案 | 第41-58页 |
| 2.3.1 微间隙焊缝激光焊接试验 | 第44-47页 |
| 2.3.2 微间隙焊缝磁光成像试验 | 第47-5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三章 焊缝磁光图像处理与分析 | 第59-89页 |
| 3.1 焊缝磁光图像预处理 | 第59-68页 |
| 3.1.1 滤波去噪 | 第59-62页 |
| 3.1.2 图像增强 | 第62-68页 |
| 3.2 焊缝过渡带分割 | 第68-87页 |
| 3.2.1 磁光图像彩色空间焊缝识别 | 第68-76页 |
| 3.2.2 K-means聚类分割 | 第76-79页 |
| 3.2.3 遗传算法改进最大熵分割 | 第79-8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 第四章 微间隙焊缝磁光图像特征及焊缝位置检测 | 第89-139页 |
| 4.1 灰度特征 | 第89-91页 |
| 4.2 灰度梯度特征 | 第91-92页 |
| 4.3 纹理特征 | 第92-100页 |
| 4.4 图像序列光流矢量特征 | 第100-123页 |
| 4.4.1 光流场 | 第102-120页 |
| 4.4.2 图像预处理结合光流场焊缝识别 | 第120-123页 |
| 4.5 梯度矢量流特征 | 第123-138页 |
| 4.5.1 Snake模型 | 第123-124页 |
| 4.5.2 GVF模型 | 第124-125页 |
| 4.5.3 微间隙焊缝检测 | 第125-13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 第五章 微间隙焊缝磁光成像焊缝位置识别模型 | 第139-172页 |
| 5.1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第139-149页 |
| 5.1.1 BP神经网络 | 第139-146页 |
| 5.1.2 Elman神经网络 | 第146-147页 |
| 5.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47-149页 |
| 5.2 卡尔曼滤波预测模型 | 第149-165页 |
| 5.2.1 卡尔曼滤波算法流程 | 第150-152页 |
| 5.2.2 焊缝位置卡尔曼滤波 | 第152-154页 |
| 5.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54-165页 |
| 5.3 粒子滤波预测模型 | 第165-170页 |
| 5.3.1 粒子滤波 | 第165-166页 |
| 5.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66-17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70-17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72-177页 |
| 1 结论 | 第172-173页 |
| 2 创新点 | 第173-174页 |
| 3 展望 | 第174-1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7-18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含录用)的论文 | 第187-18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 | 第189-191页 |
| 致谢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