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隐蔽光电目标的激光主动探测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发展状况第16-2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3 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第20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0-24页
        1.3.1 研究目的第20-21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3 章节安排第22-24页
第2章 光电目标特征的理论分析第24-52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猫眼效应理论模型第24-35页
        2.2.1 回波方向特性第25-29页
        2.2.2 回波发散角度第29-32页
        2.2.3 回波功率特性第32-35页
    2.3 对调制探测激光的响应特性第35-43页
        2.3.1 探测激光时间频率调制第36-38页
        2.3.2 探测激光空间频率调制第38-43页
    2.4 色差特征第43-46页
    2.5 偏振效应第46-48页
    2.6 组件结构特征第48-51页
    2.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识别算法第52-106页
    3.1 激光主动探测成像第52-56页
        3.1.1 成像方式第52-53页
        3.1.2 图像差分第53-56页
    3.2 图像处理算法流程第56-57页
    3.3 图像预处理第57-65页
        3.3.1 二值化阈值分割第58-61页
        3.3.2 图像滤波算法第61-65页
    3.4 疑似目标搜索第65-70页
        3.4.1 8-邻域标记算法第65-67页
        3.4.2 同心双窗模板法第67-70页
    3.5 疑似目标形态学判定准则第70-74页
        3.5.1 面积准则第70-71页
        3.5.2 形态准则第71页
        3.5.3 圆形度量第71-74页
    3.6 局部纹理特征及判定准则第74-81页
        3.6.1 RX异常点检测算法第76-79页
        3.6.2 局部纹理准则第79-81页
    3.7 综合判定准则第81页
    3.8 算法验证实验第81-104页
        3.8.1 实验设备与装置第83-86页
        3.8.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6-103页
        3.8.3 实验结论第103-104页
    3.9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4章 便携式微型光电窃视设备快速探测与识别系统设计第106-133页
    4.1 概述第106页
    4.2 系统总体设计第106-111页
        4.2.1 系统结构组成第107-108页
        4.2.2 系统工作模式第108-110页
        4.2.3 系统工作流程第110-111页
    4.3 系统模块设计第111-123页
        4.3.1 照明模块第111-113页
        4.3.2 探测模块第113-114页
        4.3.3 图像处理模块第114-118页
        4.3.4 显示模块第118页
        4.3.5 系统辅助模块第118-119页
        4.3.6 软件算法模块第119-123页
    4.4 系统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第123-131页
        4.4.1 系统样机第123-125页
        4.4.2 实验与分析第125-130页
        4.4.3 实验结论第130-131页
    4.5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133-138页
    5.1 本文内容总结第133-136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7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47-148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文本和知识图谱的实体摘要
下一篇:调频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研究与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