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吹填土上覆硬壳层的作用 | 第11-12页 |
1.1.2 微生物固化砂层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微生物矿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微生物矿化反应及微生物培养 | 第19-29页 |
2.1 微生物矿化机理 | 第19-20页 |
2.2 矿化砂粒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2.2.1 菌液影响 | 第21页 |
2.2.2 胶结液影响 | 第21页 |
2.2.3 砂土本身性质影响 | 第21-22页 |
2.2.4 静置时间和注液流速影响 | 第22页 |
2.3 微生物的培养与保存 | 第22-25页 |
2.3.1 细菌的培养 | 第22-23页 |
2.3.2 细菌的生长特性 | 第23-25页 |
2.3.3 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 第25页 |
2.4 生物化学检测方法 | 第25-29页 |
2.4.1 细菌光密度的测定 | 第25-26页 |
2.4.2 细菌脲酶活性 | 第26-27页 |
2.4.3 钙离子的测定 | 第27-29页 |
第3章 不同影响因素下MICP技术固化砂柱的过程分析 | 第29-45页 |
3.1 试验材料与装置 | 第29-31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2 砂柱固化装置 | 第30-31页 |
3.2 固化砂柱的优化设计 | 第31-37页 |
3.2.1 细菌固定液试验 | 第31-33页 |
3.2.2 细菌静置时间选择 | 第33-34页 |
3.2.3 砂柱固化试验方案设计 | 第34-37页 |
3.3 砂柱固化过程监测分析 | 第37-44页 |
3.3.1 固化前菌体的吸附效果分析 | 第37-39页 |
3.3.2 胶结液静置时间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3 胶结液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4 注液流速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固化砂柱的性能分析 | 第45-57页 |
4.1 砂柱无侧限抗压试验分析 | 第45-48页 |
4.1.1 破坏模式分析 | 第45-46页 |
4.1.2 应力-应变分析 | 第46-48页 |
4.2 碳酸钙均匀性分析 | 第48-51页 |
4.2.1 碳酸钙测量方法 | 第48-49页 |
4.2.2 沿砂柱高度的碳酸钙分布 | 第49-51页 |
4.3 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碳酸钙含量的关系 | 第51-52页 |
4.4 渗透性与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 | 第52-53页 |
4.5 固化砂体的SEM分析 | 第53-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微生物固化吹填细砂的应用研究 | 第57-72页 |
5.1 室内模型试验 | 第57-59页 |
5.1.1 试验准备 | 第57页 |
5.1.2 模型布置 | 第57-59页 |
5.1.3 固化方案及步骤 | 第59页 |
5.2 固化效果分析 | 第59-61页 |
5.2.1 固化过程分析 | 第59-60页 |
5.2.2 固化完成度分析 | 第60-61页 |
5.3 静力载荷试验 | 第61-65页 |
5.3.1 加载装置及试验要点 | 第61-62页 |
5.3.2 承载特性分析 | 第62-65页 |
5.4 固化砂体检测 | 第65-71页 |
5.4.1 套管插拔试验 | 第65-66页 |
5.4.2 固化体胶结情况 | 第66-67页 |
5.4.3 碳酸钙含量检测 | 第67-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5页 |
6.1 结论 | 第72-74页 |
6.2 建议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