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应力作用下能量型锂离子电池的老化行为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电池老化问题研究综述 | 第10-23页 |
1.2.1 老化机理 | 第11-16页 |
1.2.2 老化解析方法 | 第16-18页 |
1.2.3 老化模型 | 第18-23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3-27页 |
第2章 应力种类对电池老化的影响 | 第27-46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2.2 实验 | 第28-33页 |
2.2.1 应力水平选取 | 第30页 |
2.2.2 实验设计 | 第30-31页 |
2.2.3 测试 | 第31-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5页 |
2.3.1 初期性能 | 第33-34页 |
2.3.2 循环老化性能 | 第34-38页 |
2.3.3 老化经验模型 | 第38-39页 |
2.3.4 主效应分析结果 | 第39-43页 |
2.3.5 方差分析结果 | 第43-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应力水平对电池老化的影响 | 第46-79页 |
3.1 筛选滥用应力 | 第46-53页 |
3.1.1 内阻-容量图区分老化模式 | 第47-49页 |
3.1.2 验证析锂推测 | 第49-51页 |
3.1.3 析锂滥用应力筛选 | 第51-53页 |
3.2 确定析锂滥用边界 | 第53-65页 |
3.2.1 实验设计 | 第53-55页 |
3.2.2 实验内容 | 第55-56页 |
3.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6-62页 |
3.2.4 析锂滥用边界 | 第62-65页 |
3.3 拟合电池容量衰减速率 | 第65-76页 |
3.3.1 实验设计 | 第66-68页 |
3.3.2 实验内容 | 第68-69页 |
3.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69-71页 |
3.3.4 容量衰减速率的统计学模型 | 第71-73页 |
3.3.5 容量衰减速率的经验模型 | 第73-7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4章 应力施加顺序对电池老化的影响 | 第79-112页 |
4.1 实验 | 第81-83页 |
4.1.1 应力恒定工况 | 第81-82页 |
4.1.2 应力时变工况 | 第82-83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83-98页 |
4.2.1 电池初期性能 | 第83页 |
4.2.2 电池老化实验结果 | 第83-90页 |
4.2.3 老化路径依赖性 | 第90-93页 |
4.2.4 容量衰减速率模型 | 第93-98页 |
4.3 容量衰减模型适用性讨论 | 第98-110页 |
4.3.1 电池倍率容量估计 | 第98-106页 |
4.3.2 模块倍率容量估计 | 第106-11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112-116页 |
5.1 核心内容和结论 | 第112-113页 |
5.2 创新点 | 第113-114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附录A 实验设计法简介 | 第123-128页 |
A.1 正交实验设计 | 第124-126页 |
A.2 二次回归正交实验设计 | 第126-128页 |
附录B 统计学分析方法简介 | 第128-131页 |
B.1 主效应分析 | 第128页 |
B.2 方差分析 | 第128-13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