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运算器和控制器(CPU)论文

多核PLC处理器的并行语言设计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单核CPU的发展限制第12-13页
    1.3 多核处理器第13-16页
        1.3.1 多核处理器简介第13-14页
        1.3.2 多核CPU硬件结构第14-15页
        1.3.3 多核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5-16页
    1.4 PLC中央处理器模块第16-17页
    1.5 并行语言第17-20页
        1.5.1 并行语言简介第17-18页
        1.5.2 并行语言国内外现状第18-20页
        1.5.3 并行程序设计模式第20页
    1.6 语言与算法的区别第20-21页
    1.7 课题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8 论文的章节结构第22页
    1.9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2章 基于PLC的自动控制程序并行化第23-29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相关知识第23-24页
        2.2.1 并行化第23页
        2.2.2 并行粒度第23-24页
    2.3 程序块(Program Block)第24页
    2.4 并行化方案第24-27页
    2.5 并行调度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PSC多核编程模型设计第29-45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并行分析与分类第29-33页
        3.2.1 串行和并行第29-30页
        3.2.2 静态并行和动态并行第30页
        3.2.3 同步并行和异步并行第30-31页
        3.2.4 耦合并行和无耦合并行第31-33页
    3.3 PSC并行模型第33-38页
        3.3.1 Psc模型第33-35页
        3.3.2 Set第35页
        3.3.3 Plc模型第35-36页
        3.3.4 Syn第36页
        3.3.5 Asyn第36页
        3.3.6 约第36-37页
        3.3.7 句柄(ID)第37页
        3.3.8 优先与时限第37-38页
    3.4 语言系统第38-41页
        3.4.1 命令集第38-39页
        3.4.2 编译器第39-41页
    3.5 并行计算实例第41-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并行语言模型设计第45-52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并行语言模型的设计原则第45-46页
        4.2.1 并行性第45-46页
        4.2.2 简易性第46页
        4.2.3 通用性第46页
    4.3 并行语言模型的多层框架第46-50页
        4.3.1 用户层编程框架第46页
        4.3.2 进程第46-48页
        4.3.3 通信层框架第48-49页
        4.3.4 底层框架模型第49-50页
        4.3.5 多层架构间关系第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5章 并行编程语言的设计与实现第52-61页
    5.1 引言第52页
    5.2 底层框架实现第52-56页
        5.2.1 多核处理器的抽象实现第52-54页
        5.2.2 多核处理器指令的实现第54-55页
        5.2.3 指令机器码第55-56页
    5.3 用户层的实现第56-57页
    5.4 通信层的实现第57-59页
    5.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6章 并行语言仿真测试第61-65页
    6.1 引言第61页
    6.2 并行语言仿真软件第61页
    6.3 并行语言仿真第61-63页
        6.3.1 底层PSC模型仿真第62页
        6.3.2 仿真结果第62-63页
    6.4 核间通信仿真第63-64页
    6.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论文总结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年员工在线答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单天线卫星接收系统与微惯性组件的复合测姿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