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优选方案的临床正交设计研究
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24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9-10页 |
(一)一般资料 | 第9页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5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10-11页 |
(二)随机分组方法 | 第11-12页 |
(三)治疗方法 | 第12-14页 |
(四)观察指标 | 第14-15页 |
(五)数据统计分析 | 第15页 |
三、研究结果 | 第15-24页 |
(一)治疗5次后各因素对缓解颈型颈椎病的影响 | 第15-19页 |
(二)治疗10次后各因素对缓解颈型颈椎病的影响 | 第19-24页 |
讨论 | 第24-32页 |
一、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 第24-25页 |
(一)关于病名的认识 | 第24页 |
(二)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4-25页 |
二、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 第25-26页 |
(一)关于流行病学的认识 | 第25-26页 |
(二)关于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26页 |
三、选择正交设计的依据 | 第26-27页 |
四、选穴依据与治法选择 | 第27-28页 |
(一)毫针刺法 | 第27页 |
(二)电针参数 | 第27-28页 |
(三)耳穴压丸 | 第28页 |
(四)功能锻炼 | 第28页 |
五、结果探讨 | 第28-32页 |
(一)评价指标 | 第28-29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29页 |
(三)机理分析 | 第29-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1、结论 | 第32页 |
2、创新点 | 第32页 |
3、问题与展望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综述 | 第36-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