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应用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Ⅰ第10-11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Ⅱ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7页
    1.1 芽孢杆菌概述第12-13页
    1.2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概述第13-15页
        1.2.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第13页
        1.2.2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来源第13-14页
        1.2.3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优化第14-15页
    1.3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研究第15-17页
        1.3.1 拮抗作用第15页
        1.3.2 营养竞争作用第15-16页
        1.3.3 溶菌作用第16页
        1.3.4 诱导抗病性第16页
        1.3.5 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第16-17页
    1.4 解淀粉芽孢杆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第17-21页
        1.4.1 拮抗蛋白类第17-19页
        1.4.2 脂肽类抗生素第19-21页
        1.4.3 聚酮类化合物第21页
    1.5 抗菌脂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研究第21-24页
        1.5.1 抗菌脂肽的分离纯化第21-22页
        1.5.2 抗菌脂肽的结构鉴定第22-24页
    1.6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应用第24-25页
    1.7 本课题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第27-39页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27-29页
        2.1.1 实验菌株第27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7-28页
        2.1.3 主要药品第28页
        2.1.4 培养基第28-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31页
        2.2.1 上清液制备第29页
        2.2.2 抑菌效果的测定第29页
        2.2.3 Plackett-Burman试验第29-30页
        2.2.4 最陡爬坡实验第30页
        2.2.5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试验设计第30-31页
        2.2.6 模型的验证试验第3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2.3.1 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分析第31-33页
        2.3.2 最陡爬坡试验第33-34页
        2.3.3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试验设计第34-38页
        2.3.4 模型验证实验第38页
    2.4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对炭疽病菌导致采后枇杷果实腐烂的控制及其机理研究第39-68页
    3.1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9-43页
        3.1.1 实验菌株及材料第39-40页
        3.1.2 主要仪器设备第40页
        3.1.3 主要药品第40-41页
        3.1.4 培养基第41页
        3.1.5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41-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51页
        3.2.1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对接种炭疽病菌后枇杷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第43页
        3.2.2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对接种炭疽病菌后枇杷果实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43-48页
        3.2.3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对接种炭疽病菌后枇杷果实抗病性的影响第48-50页
        3.2.4 统计分析第50-5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1-66页
        3.3.1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对接种炭疽病菌后枇杷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第51-53页
        3.3.2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对接种炭疽病菌后枇杷果实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53-60页
        3.3.3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对接种炭疽病菌后枇杷果实抗病性的影响第60-66页
    3.4 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第68-82页
    4.1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68-69页
        4.1.1 菌株第68页
        4.1.2 主要仪器设备第68-69页
        4.1.3 主要试剂第69页
        4.1.4 主要试剂配制第69页
    4.2 实验方法第69-72页
        4.2.1 菌株的发酵培养第69页
        4.2.2 抑菌粗提物的制备及得率的计算第69页
        4.2.3 抑菌效果的测定第69页
        4.2.4 抑菌成分的分离纯化第69-70页
        4.2.5 RP-C18柱层析法第70页
        4.2.6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第70页
        4.2.7 正相硅胶柱层析第70-71页
        4.2.8 薄层层析法第71页
        4.2.9 抑菌成分结构鉴定第71-7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2-80页
        4.3.1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发酵液粗提物制备第72页
        4.3.2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发酵液粗提物的纯化第72-78页
        4.3.3 解淀粉芽孢杆菌MG-3抑菌物质L-1的结构鉴定第78-80页
    4.4 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IturinA对枇杷炭疽病菌抑菌机理研究第82-93页
    5.1 材料与设备第82-83页
        5.1.1 供试菌株第82页
        5.1.2 培养基第82页
        5.1.3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82页
        5.1.4 仪器设备第82-83页
    5.2 实验方法第83-85页
        5.2.1 IturinA对枇杷炭疽病菌IC_(50)、MIC和MFC的测定第83页
        5.2.2 IturinA对枇杷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第83-84页
        5.2.3 IturinA对枇杷炭疽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第84页
        5.2.4 IturinA对枇杷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第84页
        5.2.5 IturinA对枇杷炭疽病菌生理指标的影响第84-85页
        5.2.6 IturinA对细胞壁物质几丁质的降解作用第85页
        5.2.7 IturinA对枇杷果实炭疽病的防治作用第85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5-92页
        5.3.1 IturinA对枇杷炭疽病菌IC_(50)、MIC和MFC的测定第85-86页
        5.3.2 IturinA对枇杷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第86-87页
        5.3.3 IturinA对枇杷炭疽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第87页
        5.3.4 IturinA对枇杷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第87-88页
        5.3.5 IturinA对枇杷炭疽病菌生理指标的影响第88-90页
        5.3.6 IturinA对细胞壁物质物质几丁质的降解作用第90-91页
        5.3.7 IturinA对枇杷果实炭疽病的防治作用第91-92页
    5.4 小结第92-93页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结论第93-94页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4页
附录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个人简历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多通道电源管理芯片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