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壳聚糖荷电纳滤膜的分离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4页
    1.1 PPCPs的分布情况第11-15页
        1.1.1 污水处理厂PPCPs的检出情况第11-12页
        1.1.2 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对PPCPs的降解第12-13页
        1.1.3 PPCPs在地表水中的分布第13-14页
        1.1.4 PPCPs在土壤中的分布第14页
        1.1.5 PPCPs的生物体负荷第14-15页
    1.2 影响纳滤膜去除水中PPCPs的因素第15-18页
        1.2.1 纳滤膜与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特征第16页
        1.2.2 纳滤膜与有机物的荷电性第16-17页
        1.2.3 原水中天然有机物对膜去除PPCPs的影响第17-18页
    1.3 纳滤膜的传质分离机制第18-21页
        1.3.1 不可逆热力学(S-K)模型第18页
        1.3.2 溶解扩散模型第18-19页
        1.3.3 电荷模型第19页
        1.3.4 细孔(SHP)模型第19-20页
        1.3.5 道南-立体细孔(DSPM)模型和静电位阻(ES)模型第20-21页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第21-24页
        1.4.1 选题意义第21-22页
        1.4.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3 试验路线第23-24页
2 原水中天然有机物对膜去除PPCPS的影响第24-37页
    2.1 实验部分第24-29页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4-25页
        2.1.2 HTCC的制备第25-26页
        2.1.3 HTCC/PES荷正电纳滤膜的制备第26-27页
        2.1.4 检测方法与截留装置建立第27-28页
        2.1.5 HTCC/PES荷正电纳滤膜对四种PPCPs的截留及膜污染特性研究第28-29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9-35页
        2.2.1 pH随NOM浓度变化曲线第29-30页
        2.2.2 NOM膜污染时膜通量的变化第30-31页
        2.2.3 膜表面接触角的测定第31-32页
        2.2.4 NOM对纳滤截留水中卡马西平的影响第32-33页
        2.2.5 NOM对纳滤截留水中布洛芬的影响第33-34页
        2.2.6 NOM对纳滤截留水中磺胺甲恶唑的影响第34-35页
        2.2.7 NOM对纳滤截留水中阿替洛尔的影响第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7页
3 溶质结构特性对纳滤分离的影响第37-49页
    3.1 理论和实验背景第37-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41页
        3.2.1 实验主要试剂和设备仪器第38-39页
        3.2.2 纳滤膜结构表征第39页
        3.2.3 截留实验方法与步骤第39页
        3.2.4 截留分子及浓度第39-40页
        3.2.5 分析方法第40-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48页
        3.3.1 HTCC/PES荷正电纳滤膜的结构表征第41-42页
        3.3.2 分子质量对截留率的影响第42-44页
        3.3.3 分子大小尺寸对截留的影响第44-46页
        3.3.4 分子极性对截留的影响第46-47页
        3.3.5 电荷效应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纳滤膜的传质分离机制第49-60页
    4.1 纳滤分离模型第49-55页
        4.1.1 细孔模型第49-50页
        4.1.2 电解质溶液中纳滤膜荷电性能的表征第50-55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5-58页
        4.2.1 SHP模型计算结果第55-56页
        4.2.2 DSPM模型计算结果第56-58页
    4.3 模型对纳滤过程的预测第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5 总结第60-61页
6 问题与建议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3页
附录A第73-74页
附录B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菲涅尔透镜浓度测试的基础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