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适应超越律”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6页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 “适应超越律”的提出第11-12页
        2. “适应超越律”的拓展第12-14页
    (三)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2. 问卷调查法第14页
        3. 案例分析法第14页
        4. 比较研究法第14-15页
    (四) 论文创新之处及不足第15-16页
        1.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5页
        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5-16页
一、“适应超越律”及其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依据和前提第16-29页
    (一) “适应超越律”的内涵和作用及其拓展应用第16-21页
        1. “适应超越律”的内涵第16-18页
        2. “适应超越律”的作用第18-19页
        3. “适应超越律”的拓展应用第19-21页
    (二) “适应超越律”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依据第21-24页
        1. “适应超越律”符合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21-22页
        2. “适应超越律”符合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新编教科书的设计理念第22-24页
        3. “适应超越律”符合中学生的德育目标第24页
    (三) “适应超越律”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前提第24-29页
        1. 充分掌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第24-27页
        2. 教育者要分析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德育目标第27-29页
二、“适应超越律”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29-43页
    (一) “适应超越律”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第29-35页
        1.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对“适应超越律”的认识了解状况第29-33页
        2.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案体现“适应超越律”的状况第33-35页
    (二) “适应超越律”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1. 教育者对“适应超越律”的把握不当第35-36页
        2. 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第36页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第36-37页
        4. 教学评价的多元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第37-38页
    (三) “适应超越律”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第38-43页
        1. 教育者自身素养不高第38页
        2. 教育者对“主体间性”的认识不足第38-39页
        3. 教育理念落后第39-40页
        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阻碍第40-43页
三、“适应超越律”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运用的路径优化第43-49页
    (一) 重新诠释“适应”与“超越”第43-44页
        1.“动态性”适应第43-44页
        2.“前瞻性”超越第44页
    (二) 正确把握“适应”和“超越”的对象和程度第44-45页
        1.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要适应并“适度”超越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第44-45页
        2.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要超越并“适度”适应社会发展现状;第45页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适应”与“超越”的关系第45-46页
        1. “适应超越律”的实质是“适应”和“超越”的辩证统一关系第45页
        2. “适应超越律”的核心是“超越”第45-46页
    (四) 充分发挥教育双方和教育机构的主观能动性第46-49页
        1. 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第46-47页
        2. 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第47页
        3. 充分发挥教育机构的主观能动性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1: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对“适应超越律”的了解以及应用现状问卷调查第54-58页
附录2:中学思政课教师对“适应超越律”的了解及应用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第58-62页
附录3: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案例第62-76页
后记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叶圣陶的语文习惯养成说及其现代启示
下一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