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溶性降粘剂ESA的合成及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稠油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 第10-12页 |
·稠油的定义 | 第10-11页 |
·稠油的一般特点 | 第11页 |
·稠油的分类 | 第11-12页 |
·稠油的开采和输送 | 第12-16页 |
·稠油的开采 | 第12-13页 |
·稠油输送方法 | 第13-16页 |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的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油溶性降粘剂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油溶性降粘剂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油溶性降粘剂的类型 | 第18-19页 |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稠油降粘剂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29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2-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稠油降粘剂分子的结构设计 | 第23-24页 |
·合成原理 | 第24页 |
·溶剂的选择 | 第24-25页 |
·引发剂的选择 | 第25页 |
·合成步骤 | 第25-26页 |
·产品的纯化 | 第26页 |
·聚合物特性粘数的测试 | 第26-27页 |
·丙烯酸长链酯的制备 | 第27页 |
·降粘剂的性能评价 | 第27-29页 |
·降粘剂性能评价的方法 | 第27-28页 |
·降粘剂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 第28页 |
·降粘剂与破乳剂的配伍性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三元共聚物 ESA 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29-50页 |
·三元共聚物 ESA 的合成 | 第29-37页 |
·ESA 单体用量的优化 | 第29-30页 |
·苯乙烯用量对产品降粘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丙烯酰胺用量对产品降粘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反应温度对产品降粘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反应时间对产品降粘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引发剂用量对产品降粘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引发剂加入方式对产品降粘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苯乙烯加入方式对产品降粘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降粘剂 ESA 的表征 | 第37-38页 |
·降粘剂 ESA 的性能评价 | 第38-40页 |
·加药温度对产品降粘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加药量对产品降粘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降粘剂 ESA 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 第40-41页 |
·降粘剂 ESA 与破乳剂配伍性评价 | 第41-49页 |
·不同含水量原油流动性测定 | 第41-44页 |
·原油剪切稳定性测试 | 第44-47页 |
·降粘剂对原油脱水的影响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稠油降粘剂降粘机理初探 | 第50-60页 |
·胶质和沥青质的结构分析 | 第50-53页 |
·胶质的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沥青质的结构分析 | 第52-53页 |
·胶质沥青质分子间的缔合作用对稠油粘度的影响 | 第53页 |
·降粘剂分子与胶质和沥青质的相互作用 | 第53-56页 |
·胶质和降粘剂分子的相互作用 | 第53-54页 |
·沥青质和降粘剂分子的相互作用 | 第54-56页 |
·ESA 的平均分子量与降粘作用的关系 | 第56-57页 |
·ESA 的极性与降粘剂作用的关系 | 第57-58页 |
·酯链长度与降粘剂作用的关系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