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太阳能电池陷光结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论文结构安排以及创新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33页 |
2.1 太阳能电池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1.1 太阳能电池的物理结构与等效电路 | 第16-17页 |
2.1.2 太阳能电池性能参数表征 | 第17-19页 |
2.2 固态脱湿 | 第19-21页 |
2.3 表面等离激元 | 第21-25页 |
2.3.1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 | 第21-23页 |
2.3.2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 | 第23-25页 |
2.4 表面等离激元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2.5 时域有限差分法简介 | 第27-32页 |
2.5.1 Yee算法 | 第27-31页 |
2.5.2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吸收边界条件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3-38页 |
3.1 样品的制备 | 第33-36页 |
3.2 样品性能表征 | 第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金纳米球在硅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制备与研究 | 第38-50页 |
4.1 基于固态脱湿的金纳米颗粒在平面衬底的自组装 | 第38-42页 |
4.3 基于固态脱湿的金纳米颗粒在硅电池表面的自组装 | 第42-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基于金纳米颗粒等离激元增强硅太阳能电池 | 第50-60页 |
5.1 溶液金纳米颗粒沉积对硅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5.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增强的硅太阳能电池的优化和实验实现 | 第52-56页 |
5.4 硅太阳能电池表面金颗粒的光学仿真 | 第56-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6.1 总结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在校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