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11-15页 |
1.实验材料 | 第11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1页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11页 |
1.3 主要设备与仪器 | 第11页 |
2.实验方法 | 第11-13页 |
2.1 实验动物饲养 | 第11-12页 |
2.2 造模方法 | 第12页 |
2.3 模型评价 | 第12页 |
2.4 药物制备 | 第12页 |
2.5 动物分组与给药 | 第12-13页 |
2.6 取材 | 第13页 |
3.观察指标 | 第13-14页 |
3.1 一般情况观察 | 第13页 |
3.2 病理切片 | 第13-14页 |
3.3 结肠黏膜组织IL-13、IFN-γ 测定 | 第14页 |
3.4 血清IL-13、IFN-γ 测定 | 第14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14-15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15-19页 |
1 一般情况分析 | 第15-16页 |
2 病理学评分 | 第16-17页 |
2.1 病理结果病理图片见附表 | 第16-17页 |
3 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IL-13、IFN-γ 含量比较 | 第17-19页 |
三.讨论 | 第19-26页 |
1.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 第19-20页 |
2.痛泻要方组方原理及研究 | 第20页 |
3 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 第20-21页 |
4.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 第21-24页 |
4.1 Th1/Th2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 | 第21-22页 |
4.2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 | 第22页 |
4.3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 第22-23页 |
4.4 IFN-γ、IL-13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 第23-24页 |
5.模型讨论 | 第24-26页 |
四.结论 | 第26-27页 |
五.致谢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附录 | 第33-45页 |
附录一:病理切片图 | 第33-34页 |
附录二: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研究进展 | 第3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