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钻井工程论文--钻井工艺论文--定向钻井论文

2D-5深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与控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概述第8-13页
    1.1 研究深水平井钻井技术的背景和目的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目的第8-9页
    1.2 国内外深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水平井的发展与现状第9-10页
        1.2.2 我国深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0-11页
    1.3 2D-5深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第11-12页
    1.4 2D-5深水平井的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2-13页
第二章 2D-5深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第13-25页
    2.1 影响深水平井井身剖面设计的主要因素第13页
    2.2 深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原则第13-14页
        2.2.1 井眼轨道参数设计原则第13页
        2.2.2 造斜点的选取原则第13-14页
    2.3 水平井井眼轨道剖面设计理论第14-19页
        2.3.1 水平井井眼轨道剖面类型第14页
        2.3.2 水平井井眼轨道剖面设计方法第14-19页
    2.4 2D-5深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第19-25页
        2.4.1 2D-5水平井地质情况第19-20页
        2.4.2 造斜点和靶窗的确定第20-21页
        2.4.3 2D-5深水平井井眼轨道优化设计原则第21页
        2.4.4 2D-5深水平井剖面类型的确定第21页
        2.4.5 2D-5深水平井参数计算第21-25页
第三章 2D-5深水平井井眼轨道控制第25-40页
    3.1 下部钻具组合设计原则第25-26页
    3.2 下部钻具组合增斜原理第26-29页
        3.2.1 下部动力钻具组合的分类第26-27页
        3.2.2 下部钻具组合的应用第27-28页
        3.2.3 弯外壳的造斜原理第28-29页
        3.2.4 转盘增斜钻具的井眼轨迹控制理论第29页
    3.3 水平井方位角的控制第29-32页
        3.3.1 测量仪器控制方位第29-30页
        3.3.2 井下工具装置角对方位的控制第30-31页
        3.3.3 考虑井眼的自然漂移时方位的提前角的计算第31-32页
    3.4 直井段控制技术要点第32页
    3.5 造斜段控制技术第32-33页
    3.6 着陆控制技术理论第33-36页
        3.6.1 着陆控制过程参数调整原则第33页
        3.6.2 着陆控制技术要点第33-34页
        3.6.3 着陆控制的进靶分析第34-36页
    3.7 水平控制理论第36-38页
        3.7.1 水平控制的技术要点第36-37页
        3.7.2 水平控制的计算分析第37-38页
    3.8 2D-5深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应用第38-40页
        3.8.1 直井段井眼轨迹控制第38页
        3.8.2 第一造斜段井眼轨迹控制(K=3.72~0/30m )第38-39页
        3.8.3 稳斜探顶和进靶段轨迹控制第39页
        3.8.4 水平段轨迹控制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2页
作者简介第42-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蒸汽吞吐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北一区断西西块二类油层强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