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智慧城市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2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9-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2 论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智慧城市建设理论基础 | 第20-35页 |
2.1 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和经济基础 | 第20-24页 |
2.1.1 政策支撑 | 第20-23页 |
2.1.2 经济基础 | 第23-24页 |
2.2 智慧城市建设架构和技术体系 | 第24-28页 |
2.2.1 智慧城市的建设架构 | 第24-26页 |
2.2.2 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体系 | 第26-28页 |
2.3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 第28-35页 |
2.3.1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 | 第29-31页 |
2.3.2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 第31-35页 |
第三章 六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 第35-42页 |
3.1 六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现实基础 | 第35-39页 |
3.1.1 外部环境 | 第35页 |
3.1.2 内部环境 | 第35-36页 |
3.1.3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第36-37页 |
3.1.4 产业基础 | 第37-39页 |
3.2 六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预期目标 | 第39-42页 |
3.2.1 总体目标 | 第39页 |
3.2.2 具体目标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六安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 第42-50页 |
4.1 建设主体分析 | 第42-47页 |
4.1.1 政府主导建设 | 第42-43页 |
4.1.2 政企合作建设 | 第43-46页 |
4.1.3 市场主导建设 | 第46-47页 |
4.2 支撑要素 | 第47-50页 |
4.2.1 政府统筹规划 | 第47页 |
4.2.2 建设资金保障 | 第47-48页 |
4.2.3 完善信息技术体系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六安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第50-54页 |
5.1 面临的问题 | 第50-51页 |
5.1.1 城市定位不明确 | 第50页 |
5.1.2 建设动力不足 | 第50-51页 |
5.1.3 重建设轻运维 | 第51页 |
5.2 对策和建议 | 第51-54页 |
5.2.1 优化顶层设计 | 第51-52页 |
5.2.2 引领创新驱动 | 第52-53页 |
5.2.3 动态规划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