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储运机械设备论文--油气管道论文

榆林—济南输气管道增压工程工艺系统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3页
    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22页
        1.2.1 天然气管道发展现状第9-13页
        1.2.2 天然气管道技术发展趋势第13-15页
        1.2.3 天然气管道仿真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4 天然气管道仿真软件的发展和应用第18-21页
        1.2.5 压气站布站布站技术第21-22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榆济线增压工程概况第23-27页
    2.1 榆济线现状第23-24页
    2.2 榆济线增压工程基本参数第24-27页
        2.2.1 天然气组分及物性第24-25页
        2.2.2 气源条件第25页
        2.2.3 气量分配第25页
        2.2.4 管道各节点压力需求第25页
        2.2.5 其他设计条件第25-27页
第三章 软件模拟的理论基础第27-33页
    3.1 TGNET软件介绍第27页
    3.2 理论基础第27-33页
        3.2.1 输气管道基本方程第27-28页
        3.2.2 约束条件和边界条件第28-29页
        3.2.3 气体状态方程第29-30页
        3.2.4 水力计算公式第30页
        3.2.5 水力摩阻系数Colebrook White公式第30-31页
        3.2.6 温度计算公式第31页
        3.2.7 离心压缩机轴功率计算公式第31-33页
第四章 工艺系统分析第33-47页
    4.1 工艺比选方案确定第33-34页
    4.2 工艺计算第34-43页
        4.2.1 分析思路第34页
        4.2.2 方案 1第34-38页
        4.2.3 方案 2第38-43页
    4.3 方案比选第43-45页
    4.4 压缩机选型第45-47页
第五章 管道适应性分析第47-52页
    5.1 管道最大输气能力第47页
    5.2 压气站失效分析第47-52页
        5.2.1 50×10~8m~3/a规模时第47-48页
        5.2.2 60×10~8m~3/a规模时第48-50页
        5.2.3 建议措施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驱后HPAM/B-PPG非均相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研究
下一篇:孤东辛输气管线适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