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虚拟图像视觉设计理论研究 | 第17-25页 |
2.1 虚拟图像概述 | 第17-21页 |
2.1.1 虚拟图像的释义 | 第17-18页 |
2.1.2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的主要特点 | 第18-21页 |
2.2 虚拟图像视觉设计的相关学科 | 第21-22页 |
2.2.1 人机交互设计 | 第21页 |
2.2.2 视觉传达设计 | 第21页 |
2.2.3 虚拟现实技术 | 第21-22页 |
2.3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视觉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22-24页 |
2.3.1 虚拟图像的发展符合当今视觉设计的主流趋势 | 第22页 |
2.3.2 多种维度优势的整合 | 第22-23页 |
2.3.3 多维拓展已成为智能手机虚拟图像的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2.4 以用户体验为目的的智能手机虚拟图像视觉设计 | 第24页 |
2.4.1 可用性设计 | 第24页 |
2.4.2 感性需求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视觉元素设计研究 | 第25-35页 |
3.1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的视觉交互模型 | 第25-26页 |
3.2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的视觉信息可视化过程 | 第26-27页 |
3.3 虚拟图像的视知觉研究 | 第27-30页 |
3.3.1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视知觉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3.3.2 基于格式塔理论的智能手机虚拟图像用户视知觉 | 第28-30页 |
3.4 信息符号视觉元素设计 | 第30-33页 |
3.4.1 信息符号设计的指代性原理 | 第31页 |
3.4.2 信息符号设计的普遍性原理 | 第31-32页 |
3.4.3 信息符号设计的审美性原理 | 第32页 |
3.4.4 信息符号设计的约束性原理 | 第32-33页 |
3.4.5 信息符号设计的传播效率原理 | 第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的可用性设计 | 第35-45页 |
4.1 有效性视觉设计 | 第35-36页 |
4.1.1 响应度 | 第35页 |
4.1.2 收缩度 | 第35-36页 |
4.2 灵活性视觉设计 | 第36-38页 |
4.2.1 用户控制权 | 第36-37页 |
4.2.2 可替换性 | 第37-38页 |
4.2.3 个性化 | 第38页 |
4.3 精确性视觉设计 | 第38-41页 |
4.3.1 失误预防 | 第39-40页 |
4.3.2 失误检测 | 第40-41页 |
4.3.3 失误恢复 | 第41页 |
4.4 一致性视觉设计 | 第41-42页 |
4.4.1 可预测性 | 第42页 |
4.4.2 熟悉性 | 第42页 |
4.5 易学性视觉设计 | 第42-43页 |
4.6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视觉设计的可用性设计原则 | 第43-4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视觉设计的感性需求 | 第45-51页 |
5.1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的美的涵义 | 第45-46页 |
5.2 用户的审美体验 | 第46-48页 |
5.2.1 用户的审美体验形式 | 第46页 |
5.2.2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与现实空间中图像的关系 | 第46-47页 |
5.2.3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的视觉美学 | 第47-48页 |
5.3 智能手机虚拟图像视觉设计中的民族美感 | 第48-50页 |
5.3.1 模仿与创新 | 第48页 |
5.3.2 时空观与宇宙观 | 第48-49页 |
5.3.3 移动性与审美远触 | 第49页 |
5.3.4 禅意与虚拟图像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手机虚拟图像的视觉设计 | 第51-55页 |
6.1 构建良好的沟通是智能手机虚拟图像的视觉设计之本 | 第51页 |
6.2 满足用户的视觉愉悦感,做到为用户而设计 | 第51-52页 |
6.3 有效的智能手机虚拟图像交互系统 | 第52页 |
6.4 用户的视觉习惯是检验智能手机虚拟图像的标准 | 第52页 |
6.5 注重用户的情感化需求 | 第52-53页 |
6.6 以用户为中心合理创新 | 第53-55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