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1-1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2.1.1 病例入选标准 | 第11页 |
2.1.2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1页 |
2.2 试验仪器及主要药品试剂 | 第11-12页 |
2.3 围术期处理 | 第12-14页 |
2.3.1 病例分组 | 第12页 |
2.3.2 麻醉方法 | 第12-13页 |
2.3.3 干预措施 | 第13页 |
2.3.4 观察时间点与指标 | 第13-14页 |
2.3.5 标本采集、处理与保存 | 第14页 |
2.3.6 标本检测 | 第14页 |
2.4 统计分析 | 第14-15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5-20页 |
3.1 四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 第15页 |
3.2 四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和CVP的比较 | 第15-16页 |
3.3 四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清AST和ALT浓度的比较 | 第16-17页 |
3.4 四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清NF-κB和ICAM-1浓度的比较 | 第17-2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0-23页 |
4.1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20页 |
4.2 NF-κB、ICAM-1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20-21页 |
4.3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21页 |
4.4 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21-2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3-24页 |
5.1 结论 | 第23页 |
5.2 展望 | 第23-24页 |
致谢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28-29页 |
综述 丹参酮Ⅱ_A磺酸钠保护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9-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