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表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5页 |
第一部分:缺氧/复氧诱导的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的“膜钟”及“钙钟”的研究 | 第16-42页 |
前言 | 第16-17页 |
1.材料 | 第17-20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17-18页 |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8-20页 |
2.实验方法 | 第20-26页 |
2.1 乳鼠窦房结细胞急性分离与培养法 | 第20页 |
2.2 细胞的形态及鉴定 | 第20-21页 |
2.3 实验分组 | 第21页 |
2.4 缺氧/复氧诱导乳鼠窦房结损伤模型的制备 | 第21页 |
2.5 膜片钳记录方法及刺激参数的设置 | 第21-24页 |
2.6 免疫荧光检测 | 第24-25页 |
2.7 荧光钙浓度检测 | 第25-26页 |
2.8 统计学处理 | 第26页 |
3 结果 | 第26-38页 |
3.1 乳鼠窦房结细胞分离培养后观察其生长状况 | 第26页 |
3.2 乳鼠窦房结细胞的免疫荧光鉴定 | 第26-27页 |
3.3 乳鼠窦房结细胞的电生理鉴定 | 第27-28页 |
3.4 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的自发性搏动频率的改变 | 第28页 |
3.5 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的MDP、DDR及APA的改变 | 第28-30页 |
3.6 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I_f的改变 | 第30-32页 |
3.7 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I_(Ca,L)的改变 | 第32-35页 |
3.8 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HCN4通道蛋白分布的改变 | 第35-36页 |
3.9 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Cav1.3 通道蛋白分布的改变 | 第36-37页 |
3.10 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钙浓度的改变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第二部分:AC-cAMP-PKA信号通路对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的调控作用研究 | 第42-57页 |
前言 | 第42页 |
1 材料 | 第42-4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2.1 乳鼠窦房结细胞急性分离与培养 | 第43页 |
2.2 实验分组 | 第43页 |
2.3 缺氧/复氧造成乳鼠窦房结损伤模型的制备 | 第43页 |
2.4 膜片钳记录方法及刺激参数的设置 | 第43-44页 |
2.5 荧光钙浓度检测 | 第44页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44-45页 |
3 结果 | 第45-53页 |
3.1 激活AC-cAMP-PKA信号通路对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的自发性搏动频率的影响 | 第45页 |
3.2 激活AC-cAMP-PKA信号通路对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的MDP、DDR及APA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 激活AC-cAMP-PKA信号通路对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If的影响 | 第47-49页 |
3.4 激活AC-cAMP-PKA信号通路对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ICa,L的影响 | 第49-52页 |
3.5 激活AC-cAMP-PKA信号通路对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钙浓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4 讨论 | 第53-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综述 | 第63-71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