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UGC模式视频直播现象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22页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第9-11页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1-20页
    三、研究基本思路及方法第20-22页
第一章 UGC模式视频直播诞生的三重语境第22-31页
    第一节 网络视频直播媒介的技术赋权第22-25页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后现代性视觉转向第25-28页
    第三节 长尾经济效应导向的资本驱动第28-31页
第二章 UGC模式视频直播的用户生产动机第31-50页
    第一节 通过“分享”维系紧密的社会交往第32-37页
        一、以自我披露式分享促进的个人情感联结第32-35页
        二、以兴趣观点式分享达成的集体认同第35-37页
    第二节 追求“第二种生活”的视觉奇观体验第37-43页
        一、“屏幕奇观”的制造与围观第38-41页
        二、“现实奇观”的解构和重塑第41-43页
    第三节 双重消费欲望刺激下的指向性生产第43-50页
        一、直播中商品消费的满足与再生产第43-47页
        二、直播中符号消费的快感与再生产第47-50页
第三章 UGC模式视频直播的去中心化文本叙事第50-64页
    第一节 主播与观众构成的双主体共同书写第50-53页
        一、从“及时互动”到“实时互动”的传播关系更迭第50-52页
        二、从“被动观看”到“主动观看”的传播权力平衡第52-53页
    第二节 彰显个性的多元化碎片内容呈现第53-58页
        一、以“人”为标签的主题设置第54-56页
        二、以“我”为视角的个体解读第56-58页
    第三节 消解深度的通俗化语言表达第58-64页
        一、网络流行语的“跟风”式运用第59-61页
        二、狂欢情绪下“广场语言”的泛滥第61-64页
第四章 UGC模式视频直播的功能转换与社会效应第64-79页
    第一节 对电视新闻直播功能的转换与延伸第64-69页
        一、从“传递讯息”到“消遣娱乐”的功能异化第64-66页
        二、虚拟场景构建的社交功能再现第66-67页
        三、“直播+”功能的创新性延伸第67-69页
    第二节 UGC模式视频直播的正向社会效应第69-73页
        一、促进草根力量的崛起第69-71页
        二、创造“认知盈余”的价值第71-73页
    第三节 UGC模式视频直播的负面社会效应第73-79页
        一、道德伦理的失范第74-75页
        二、法律侵权风险的滋长第75-77页
        三、消费主义的扩张第77-79页
结语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8页
附录第88-91页
致謝第91-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陆真人秀节目的“多样化主持”现象研究
下一篇:《中国青年报》青少年犯罪报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