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0-22页 |
(一) 研究源起 | 第10-15页 |
(二) 选题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三)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四) 研究路径与方法 | 第20-22页 |
二、融媒体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融合路径分析——以《天猫双十一晚会》为例 | 第22-46页 |
(一) 技术之融:融媒体构建的关键支撑 | 第22-28页 |
1. 影像技术的融合 | 第23-25页 |
2. 直播技术融合 | 第25-26页 |
3. 互联网交互技术融合 | 第26-28页 |
(二) 平台之融:融媒体传播渠道构建 | 第28-35页 |
1. 立足电视媒体 | 第29-30页 |
2. 融合网络直播平台 | 第30-32页 |
3. 社交媒体互动矩阵传播 | 第32-35页 |
(三) 内容融合:电视综艺晚会形态创新 | 第35-41页 |
1. 媒介即讯息:节目形态的融媒体特征 | 第35-37页 |
2. 网络文化与电视艺术 | 第37-39页 |
3. 综艺审美与商品消费 | 第39-41页 |
(四) 人才与资本的融合:电视综艺晚会运营创新 | 第41-46页 |
1. 融媒体时代“制播分离”市场化推进 | 第41-44页 |
2. 人才跨界:市场化分工协作 | 第44页 |
3. 资本跨界:借力·互融·共赢 | 第44-46页 |
三、融媒体时代《天猫双十一晚会》的价值功能分析 | 第46-55页 |
(一) 节庆:“电视仪式化”的文化意义生产 | 第46-49页 |
1. 时间的仪式性 | 第47页 |
2. 过程的程式化 | 第47-48页 |
3. 符号化的仪式 | 第48-49页 |
(二) 商业:互联网经济的价值追求 | 第49-51页 |
1. 商品营销为母题的商业活动 | 第49-50页 |
2. 媒体组织平台布局的市场化竞争 | 第50-51页 |
(三) 艺术:融媒体综艺审美嬗变 | 第51-55页 |
1. 颠覆与解构 | 第51-52页 |
2. 由宏大主题到微观叙事 | 第52-53页 |
3. 由重内容转向重技术形式 | 第53-55页 |
四、融媒体时代电视综艺的发展路径探析 | 第55-59页 |
(一) 加强理念的引导,强化媒体的公共服务责任 | 第55-56页 |
(二) 提升内容思想性和艺术性,强化电视文化与情感认同 | 第56-57页 |
(三) 提升新媒体影像创作技能,改善影像传播质量 | 第57-59页 |
五、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