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二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4-21页 |
第一节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 第14-16页 |
一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特征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上市公司退市的形式 | 第16-17页 |
一 上市公司主动退市 | 第16-17页 |
二 上市公司被动退市 | 第17页 |
第三节 上市公司退市的原因 | 第17-19页 |
一 因私有化而主动退市 | 第17-18页 |
二 因规避上市成本而主动退市 | 第18页 |
三 因重整而主动退市 | 第18-19页 |
四 因违法或违规等而被强制退市 | 第19页 |
第四节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价值 | 第19-21页 |
一 合理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 | 第19-20页 |
二 有利于保护投资公众的利益 | 第20页 |
三 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的现状 | 第21-24页 |
一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1-23页 |
二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在实践中的表现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一 退市标准不够完备 | 第25页 |
二 退市程序不够全面 | 第25-26页 |
三 退市相关主体的问题 | 第26-28页 |
四 其他因素影响制度执行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国外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30-38页 |
第一节 两大法系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概况 | 第30-34页 |
一 英美法系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 第30-33页 |
二 大陆法系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两大法系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34-38页 |
一 两大法系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共性与差异 | 第34-36页 |
二 两大法系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8-44页 |
第一节 建立合理多样化的法定指标 | 第39-40页 |
一 建立规范化的退市指标 | 第39页 |
二 确立区别化的指标规则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加强退市规则的执行力度 | 第40-41页 |
一 严格遵循退市规则 | 第40页 |
二 加大退市规则的执行力度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完善相关的其他配套制度建设 | 第41-44页 |
一 改进严进宽出的监管理念 | 第41页 |
二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 第41-42页 |
三 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