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阴极中心负压电弧输出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1.2 电弧能量分布调控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复合电弧增加电弧能量密度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增加外场改变电弧能量密度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课题研究路线及内容 | 第13-16页 |
| 第2章 实验系统原理及设备 | 第16-22页 |
| 2.1 实验系统原理图 | 第16-18页 |
| 2.1.1 电弧电信号与图像信号采集 | 第16-17页 |
| 2.1.2 电弧力与图像信号采集原理图 | 第17页 |
| 2.1.3 电极热与图像信号采集原理图 | 第17-18页 |
| 2.2 实验系统实物设备 | 第18-21页 |
| 2.2.1 真空舱系统实物 | 第18-19页 |
| 2.2.2 高温型压力传感器 | 第19页 |
| 2.2.3 高速摄像系统实物 | 第19-20页 |
| 2.2.4 焊接系统实物 | 第20-21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空心阴极负压电弧电信号 | 第22-32页 |
| 3.1 空心阴极负压电弧电信号采集系统 | 第22-23页 |
| 3.2 空心阴极负压电弧电信号分析研究 | 第23-29页 |
| 3.2.1 空心阴极负压电弧电压瞬时变化 | 第23-25页 |
| 3.2.2 空心阴极负压电弧图像瞬时变化 | 第25-27页 |
| 3.2.3 空心阴极负压电弧焊缝 | 第27-29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 第4章 空心阴极负压电弧力输出 | 第32-46页 |
| 4.1 空心阴极电弧力模型 | 第32-38页 |
| 4.1.1 空心阴极理论模型 | 第32-34页 |
| 4.1.2 空心负压电弧力的形成 | 第34页 |
| 4.1.3 空心阴极电弧力输出 | 第34-38页 |
| 4.2 实验系统及测量结果 | 第38-44页 |
| 4.2.1 空心负压电弧的试验方法与设备 | 第38-39页 |
| 4.2.2 试验条件 | 第39页 |
| 4.2.3 分析测量结果 | 第39-44页 |
| 4.3 电弧压力的差异对焊接的影响 | 第44-4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空心阴极负压电弧热输出 | 第46-56页 |
| 5.1 空心阴极负压电弧热输出测量系统 | 第46-48页 |
| 5.2 空心阴极负压电弧热输出结果 | 第48-55页 |
| 5.2.1 空心内压强值对电弧热输出的影响 | 第48-49页 |
| 5.2.2 电流对空心负压电弧热输出的影响 | 第49-52页 |
| 5.2.3 空心负压电弧与常规热输出对比 | 第52-55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