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种子活力 | 第10页 |
1.2 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 | 第10-12页 |
1.2.1 遗传因素 | 第10-11页 |
1.2.2 环境因素 | 第11-12页 |
1.3 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3.1 幼苗生长测定 | 第12-13页 |
1.3.2 逆境抗性测定 | 第13页 |
1.3.3 生理生化测定 | 第13-14页 |
1.3.4 物理测定 | 第14页 |
1.3.5 分子测定 | 第14-15页 |
1.4 种子活力测定的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粳型常规稻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 第17-5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5页 |
2.2.1 基于标准发芽试验的活力测定 | 第18页 |
2.2.2 幼苗生长测定 | 第18-19页 |
2.2.3 逆境抗性测定 | 第19-21页 |
2.2.4 生理生化测定 | 第21-25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2.3.1 归一化处理 | 第25页 |
2.3.2 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 第25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5-50页 |
2.4.1 基于标准发芽试验的各发芽指标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2.4.2 基于标准发芽试验的各发芽指标的聚类分析 | 第27-28页 |
2.4.3 田间出苗指标测定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2.4.4 幼苗生长测定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2.4.5 逆境抗性测定结果分析 | 第34-44页 |
2.4.6 生理生化测定结果分析 | 第44-50页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50-52页 |
第三章 籼型常规稻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 第52-7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3-76页 |
3.3.1 基于标准发芽试验的各发芽指标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3.3.2 基于标准发芽试验的各发芽指标的聚类分析 | 第54-55页 |
3.3.3 田间出苗指标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3.3.4 幼苗生长测定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3.3.5 逆境抗性测定结果分析 | 第61-70页 |
3.3.6 生理生化测定结果分析 | 第70-76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76-78页 |
第四章 候选指标在杂交稻种子活力测定中的验证 | 第78-9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7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78-89页 |
4.3.1 基于标准发芽试验的各发芽指标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4.3.2 田间出苗指标结果分析 | 第79-81页 |
4.3.3 幼苗生长测定结果分析 | 第81-84页 |
4.3.4 逆境抗性测定结果分析 | 第84-89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89-9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90-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个人简介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