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复杂槽型车刀片切削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金属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1 试验研究 | 第13-14页 |
1.4.2 理论分析 | 第14-15页 |
1.4.3 有限元模拟 | 第15-16页 |
1.5 课题来源及解决的问题 | 第16-17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5.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复杂槽型车刀片切削时热-力耦合作用分析 | 第17-32页 |
2.1 残余应力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2.1.1 残余应力产生原因 | 第17-18页 |
2.1.2 残余应力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2.2 复杂槽型车刀片前刀面的应力分析 | 第19-26页 |
2.2.1 前刀面应力场求解 | 第20-24页 |
2.2.2 前刀面温度场分析 | 第24-26页 |
2.3 残余应力热-力耦合分析 | 第26-31页 |
2.3.1 热-力耦合理论设定 | 第26页 |
2.3.2 残余应力热-力耦合理论分析 | 第26-30页 |
2.3.3 残余应力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复杂槽型车刀片切削时表面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 | 第32-48页 |
3.1 残余应力有限元仿真方法 | 第32-37页 |
3.1.1 热-力耦合有限元控制方程 | 第34-35页 |
3.1.2 材料流动应力本构模型 | 第35-36页 |
3.1.3 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方程 | 第36-37页 |
3.1.4 接触摩擦模型 | 第37页 |
3.2 复杂槽型车刀片切削加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3.2.1 切削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3.2.2 复杂槽型车刀片切削加工的有限元仿真过程 | 第38-39页 |
3.3 复杂槽型车刀片切削时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39-47页 |
3.3.1 切削刃钝圆半径对残余应力影响 | 第39-40页 |
3.3.2 倒棱刃对残余应力影响 | 第40-41页 |
3.3.3 复杂槽型前角对残余应力影响 | 第41-42页 |
3.3.4 复杂槽型凸台高度对残余应力影响 | 第42-44页 |
3.3.5 涂层对残余应力影响 | 第44-46页 |
3.3.6 切削不同材料时残余应力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复杂槽型车刀片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试验研究 | 第48-60页 |
4.1 复杂槽型车刀片切削加工试验设计 | 第48-51页 |
4.1.1 试验目的 | 第48页 |
4.1.2 试验装置、材料和设备 | 第48-49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4.2 复杂槽型对已加工表面切削力、切削温度试验研究 | 第51-54页 |
4.2.1 切削力、切削温度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51-52页 |
4.2.2 复杂槽型对已加工表面切削力实验研究 | 第52-53页 |
4.2.3 复杂槽型对刀片表面温度实验研究 | 第53-54页 |
4.3 复杂槽型对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实验研究 | 第54-58页 |
4.3.1 残余应力测试原理 | 第54-55页 |
4.3.2 残余应力测试数据处理 | 第55页 |
4.3.3 复杂槽型对45号钢工件表层残余应力试验研究 | 第55-56页 |
4.3.4 涂层对已加工表层残余应力试验研究 | 第56-57页 |
4.3.5 不同工件材料的残余应力试验研究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专利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