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复垦地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Contents | 第11-14页 |
| 插图清单 | 第14-15页 |
| 表格清单 | 第15-16页 |
| 1 绪论 | 第16-30页 |
| ·选题背景 | 第16-17页 |
| ·粉煤灰概述 | 第17-23页 |
| ·粉煤灰的产生 | 第17-18页 |
| ·粉煤灰理化性质及其农业利用优势 | 第18-20页 |
| ·粉煤灰对环境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湿排对粉煤灰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21-22页 |
| ·风化对粉煤灰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国内外粉煤灰农业利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 ·研究方案 | 第26-3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30-34页 |
| ·研究区位置 | 第30页 |
| ·气象与气候特征 | 第30-31页 |
| ·地形地貌特征 | 第31页 |
| ·土地利用情况 | 第31页 |
| ·洛河电厂粉煤灰的储存及其特征 | 第31-34页 |
| ·粉煤灰的储存 | 第31-32页 |
| ·粉煤灰的结构特征 | 第32页 |
| ·粉煤灰的矿物与化学组成 | 第32-34页 |
| 3 采样方案设计与样品测试 | 第34-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 ·样品采集 | 第34-35页 |
|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 第35-36页 |
| ·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36页 |
| ·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 ·实验数据 | 第37-48页 |
| 4 复垦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 第48-58页 |
| ·水平分布特征 | 第48页 |
| ·垂向分布特征 | 第48-58页 |
| ·土壤含水量垂向分布特征 | 第48-51页 |
| ·土壤pH垂向分布特征 | 第51-52页 |
| ·土壤有机质垂向分布特征 | 第52-53页 |
| ·土壤水解氮垂向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 ·土壤速效磷垂向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 ·土壤速效钾垂向分布特征 | 第55-56页 |
| ·各养分垂向分布特征差异性分析 | 第56-58页 |
| 5 复垦土壤养分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6页 |
| ·粉煤灰理化性质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58-64页 |
| ·粉煤灰对N、P、K的吸附固定能力实验 | 第58-62页 |
| ·粒径对粉煤灰吸附固定能力的影响 | 第62-64页 |
| ·pH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64页 |
| ·含水量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64-65页 |
|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65-66页 |
| 6 复垦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 第66-76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水平分布特征 | 第66-67页 |
| ·垂向分布特征 | 第67-76页 |
| ·重金属铜Cu的垂向分布特征 | 第67-69页 |
| ·重金属锌Zn的垂向分布特征 | 第69-70页 |
| ·重金属铅Pb的垂向分布特征 | 第70-71页 |
| ·重金属镉Cd的垂向分布特征 | 第71-72页 |
| ·重金属铬Cr的垂向分布特征 | 第72-73页 |
| ·重金属镍Ni的垂向分布特征 | 第73-74页 |
| ·各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 第74-76页 |
| 7 复垦土壤重金属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第76-82页 |
| ·粉煤灰粒径对重金属吸附和释放能力的影响 | 第76-78页 |
| ·粉煤灰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 第78-79页 |
| ·pH对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79-80页 |
| ·含水量对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80-82页 |
| 8 结论 | 第82-86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 ·存在问题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 致谢 | 第92-94页 |
| 作者简介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