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布的表面金属化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玻璃纤维布的表面金属化简介和用途 | 第11-12页 |
1.3 玻璃纤维布的表面金属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1 电子浆料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3.2 化学镀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4 玻璃纤维布的表面金属化技术研究 | 第13-19页 |
1.4.1 紫外光固化制备导电胶机理 | 第13-14页 |
1.4.2 紫外光固化导电胶的组成 | 第14-15页 |
1.4.3 高温树脂制备导电胶的简介及组成 | 第15-16页 |
1.4.4 化学镀铜的机理 | 第16页 |
1.4.5 化学镀铜的分类 | 第16-17页 |
1.4.6 化学镀铜的组成 | 第17页 |
1.4.7 化学镀镍的分类 | 第17-18页 |
1.4.8 化学镀镍的机理 | 第18-19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紫外光固化制备导电玻璃纤维布 | 第21-33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主要的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2.1 主要的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2.2 主要的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3 选用的实验原料性质 | 第22-23页 |
2.3.1 导电填料 | 第22页 |
2.3.2 光引发剂 | 第22-23页 |
2.4 紫外光固化制备导电玻璃纤维布的工艺优化 | 第23-31页 |
2.4.1 环氧丙烯酸树脂含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2 银包铜粉含量的影响 | 第24-28页 |
2.4.3 固化温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4 固化时间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5 抗氧化机理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高温树脂制备导电玻璃纤维布 | 第33-43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主要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3.2.1 主要实验原料 | 第33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3.3 高温树脂制备导电玻璃纤维布的优化工艺 | 第34-42页 |
3.3.1 高温树脂的配比 | 第34-37页 |
3.3.2 银包铜粉含量的影响 | 第37-40页 |
3.3.3 固化温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4 固化时间的影响 | 第41页 |
3.3.5 老化机理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化学镀技术的研究 | 第43-63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玻璃纤维化学镀预处理工艺 | 第43-44页 |
4.3 化学镀的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44页 |
4.3.1 化学镀的主要实验原料 | 第44页 |
4.3.2 化学镀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 第44页 |
4.4 化学镀测试和表征方法 | 第44-45页 |
4.4.1 电阻测试 | 第44-45页 |
4.4.2 沉积速率测试 | 第45页 |
4.4.3 SEM分析 | 第45页 |
4.4.4 EDS分析 | 第45页 |
4.5 玻璃纤维布化学镀前处理工序 | 第45-48页 |
4.5.1 除油 | 第45-46页 |
4.5.2 粗化 | 第46页 |
4.5.3 敏化 | 第46-47页 |
4.5.4 活化 | 第47-48页 |
4.6 化学镀铜 | 第48-56页 |
4.6.1 化学镀铜原料的选取 | 第48-51页 |
4.6.2 化学镀铜时间的影响 | 第51-52页 |
4.6.3 化学镀铜温度的影响 | 第52-55页 |
4.6.4 镀铜层的老化机理 | 第55-56页 |
4.7 化学镀镍 | 第56-62页 |
4.7.1 主盐浓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4.7.2 pH值的影响 | 第57-58页 |
4.7.3 超声波的影响 | 第58-59页 |
4.7.4 时间的影响 | 第59-60页 |
4.7.5 温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总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