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孙吴—嘉荫盆地下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与有利区预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11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1-14页
    1.1 地理位置及大地构造第11页
    1.2 勘探概况第11页
    1.3 地层层序第11-14页
        1.3.1 基底特征第11页
        1.3.2 地层层序第11-14页
第二章 构造特征第14-25页
    2.1 构造单元划分第14-15页
    2.2 构造特征第15-17页
        2.2.1 孙吴断陷第15页
        2.2.2 沾河断陷第15-16页
        2.2.3 嘉荫断陷第16-17页
    2.3 构造发育史第17-25页
        2.3.1 盆地构造演化第17-19页
        2.3.2 断陷构造演化过程第19-21页
        2.3.3 断陷成因模式第21-25页
第三章 沉积特征第25-34页
    3.1 沉积演化历史第25-26页
    3.2 沉积充填特征第26-34页
        3.2.1 宁远村组沉积特征第26-28页
        3.2.2 淘淇河组沉积特征第28页
        3.2.3 永安村组沉积特征第28-30页
        3.2.4 太平林场组沉积特征第30-34页
第四章 油气地质特征第34-43页
    4.1 烃源岩评价第34-38页
        4.1.1 烃源岩厚度分布第34页
        4.1.2 有机质丰度第34-36页
        4.1.3 有机质类型第36页
        4.1.4 有机质热演化第36-37页
        4.1.5 有机质成熟度第37-38页
    4.2 储集条件研究第38-42页
        4.2.1 岩石学特征第38页
        4.2.2 成岩阶段划分第38-39页
        4.2.3 储层储集特征研究第39-42页
    4.3 盖层特征第42页
    4.4 生储盖组合第42-43页
第五章 油气成藏因素与有利区预测第43-51页
    5.1 成藏因素分析第43-45页
        5.1.1 油气运移期与成藏期第43-44页
        5.1.2 成藏动力学过程与成藏因素第44-45页
    5.2 油气聚集规律第45-47页
    5.3 油气成藏模式第47-48页
    5.4 有利区预测第48-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拦截比的边坡虹吸排水孔几何参数研究
下一篇:徐深气田兴城区块营城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