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第1章 中国近现代期刊封面发展概述 | 第14-19页 |
第2章 《东方杂志》出版概况 | 第19-24页 |
2.1 《东方杂志》的基本情况 | 第19页 |
2.2 《东方杂志》以主编为依据的阶段划分 | 第19-24页 |
2.2.1 早期《东方杂志》(1904-1910 年) | 第20-21页 |
2.2.2 杜亚泉时期的《东方杂志》(1911-1919 年) | 第21页 |
2.2.3 钱智修时期的《东方杂志》(1920-1931 年) | 第21-22页 |
2.2.4 王云五时期的《东方杂志》(1932-1941 年) | 第22-23页 |
2.2.5 苏继庼时期的《东方杂志》(1943-1948 年) | 第23-24页 |
第3章 《东方杂志》各发展时期封面特征 | 第24-46页 |
3.1 早期《东方杂志》 | 第24-29页 |
3.1.1 社会背景与《东方杂志》 | 第24页 |
3.1.2 主编思想及其对杂志内容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3 早期《东方杂志》封面发展特征 | 第25-29页 |
3.2 杜亚泉时期《东方杂志》 | 第29-34页 |
3.2.1 社会背景与《东方杂志》 | 第29-30页 |
3.2.2 杜亚泉思想及其对杂志内容的影响 | 第30页 |
3.2.3 杜亚泉时期封面发展特征 | 第30-34页 |
3.3 钱智修时期《东方杂志》 | 第34-40页 |
3.3.1 社会背景与《东方杂志》 | 第34-35页 |
3.3.2 钱智修思想及其对杂志内容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3 钱智修时期封面发展特征 | 第36-40页 |
3.4 王云五时期《东方杂志》 | 第40-44页 |
3.4.1 社会背景与《东方杂志》 | 第40-41页 |
3.4.2 王云五思想及其对杂志内容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3 王云五时期《东方杂志》封面发展特征 | 第42-44页 |
3.5 苏继庼时期《东方杂志》 | 第44-46页 |
3.5.1 社会背景与《东方杂志》 | 第44页 |
3.5.2 主编思想及其对杂志内容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3 苏继庼时期封面发展特征 | 第45-46页 |
第4章 《东方杂志》封面设计特色 | 第46-54页 |
4.1 封面的设计理念 | 第46-49页 |
4.1.1 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 第46页 |
4.1.2 保持独立精神 | 第46-47页 |
4.1.3 坚持设计的民族特色 | 第47页 |
4.1.4 与社会形势有较大的关联性 | 第47-48页 |
4.1.5 注重设计的启蒙和作用 | 第48-49页 |
4.1.6 始终坚持文化内涵和艺术性 | 第49页 |
4.2 封面的表现风格 | 第49-54页 |
4.2.1 丰富的绘画风格 | 第50-52页 |
4.2.2 纪实的摄影风格 | 第52页 |
4.2.3 时尚的现代风格 | 第52-54页 |
第5章 《东方杂志》封面设计中的主要文化元素 | 第54-60页 |
5.1 悠久灿烂的中国东方文化 | 第54-56页 |
5.2 神秘古老的“大东方”文化 | 第56-58页 |
5.3 灵活多变的西方文化 | 第58-60页 |
第6章 《东方杂志》封面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基本构成 | 第60-70页 |
6.1 刊名字体 | 第60-62页 |
6.1.1 早期楷书和隶书刊名平分秋色 | 第60-61页 |
6.1.2 中期以魏碑和隶书为主 | 第61页 |
6.1.3 后期篆书刊名独领风骚 | 第61-62页 |
6.2 封面构图 | 第62-64页 |
6.2.1 水平式构图占有绝对优势 | 第62-63页 |
6.2.2 垂直式构图占有重要地位 | 第63页 |
6.2.3 其他构图方式的灵活应用 | 第63-64页 |
6.3 封面色彩 | 第64-70页 |
6.3.1 朴实厚重、大气悠远的红色 | 第64-66页 |
6.3.2 威严富贵、明亮欢快的金色和黄色 | 第66-67页 |
6.3.3 温润典雅、矜持内敛的青绿色 | 第67-68页 |
6.3.4 庄重大气、智慧洒脱的黑色 | 第68-70页 |
第7章 《东方杂志》封面设计中的传播策略 | 第70-72页 |
7.1 利用民族图示的心理认同 | 第70页 |
7.2 与时事政治保持较大的关联性 | 第70页 |
7.3 设计风格紧随时代潮流 | 第70-71页 |
7.4 注重内涵和品位 | 第71-72页 |
第8章 《东方杂志》封面设计的历史作用及现代启示 | 第72-75页 |
8.1 历史作用 | 第72-73页 |
8.1.1 中国近现代期刊封面设计的里程碑 | 第72-73页 |
8.1.2 对国人的文化启蒙作用 | 第73页 |
8.2 现代启示 | 第73-75页 |
8.2.1 重视主编对封面的影响 | 第73页 |
8.2.2 坚持民族个性与风格,引领时代潮流 | 第73-74页 |
8.2.3 重视封面的创新性 | 第74-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