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多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复配纤维化热熔特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 ABSTRACT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 1.1 无机纤维棉分类 | 第16页 |
| 1.2 矿棉纤维原料概述 | 第16-20页 |
| 1.2.1 粉煤灰的利用现状 | 第16-17页 |
| 1.2.2 镁渣的利用现状 | 第17-18页 |
| 1.2.3 钢渣的利用现状 | 第18页 |
| 1.2.4 煤矸石、赤泥的利用现状 | 第18-20页 |
| 1.3 矿棉制备工艺及制品 | 第20-25页 |
| 1.3.1 矿棉简介 | 第20-22页 |
| 1.3.2 矿棉生产工艺 | 第22-24页 |
| 1.3.3 矿棉的应用 | 第24-25页 |
| 1.4 矿棉制备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 1.4.1 国外矿棉研究进展 | 第25页 |
| 1.4.2 国内矿棉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 1.5 研究依据和内容 | 第26-30页 |
| 1.5.1 研究意义 | 第26页 |
| 1.5.2 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6-28页 |
| 1.5.3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方法 | 第30-34页 |
| 2.1 实验原料 | 第30页 |
| 2.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 2.3.1 原料成型方法 | 第31页 |
| 2.3.2 熔融温度测试方法 | 第31-32页 |
| 2.3.3 黏度测试方法 | 第32-33页 |
| 2.3.4 抗压强度测试 | 第33页 |
| 2.3.5 X射线衍射(XRD)分析测试方法 | 第33页 |
|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方法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原料成型及性能测试 | 第34-42页 |
| 3.1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3.1.1 实验原料 | 第34页 |
| 3.1.2 试块制备 | 第34-35页 |
| 3.2 实验检测方法 | 第35页 |
| 3.2.1 试块形貌分析 | 第35页 |
| 3.2.2 试块强度测试 | 第35页 |
| 3.2.3 物相分析 | 第3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 3.3.1 焦粉对试块外观形貌的影响 | 第35-37页 |
| 3.3.2 焦粉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7页 |
| 3.3.3 试块物相分析 | 第37-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固废复配原料的高温熔融特性研究 | 第42-52页 |
| 4.1 实验原料 | 第42-43页 |
| 4.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 4.2.1 熔融温度测试 | 第43页 |
| 4.2.2 双组份固废体系升温时矿物晶体变化 | 第43-44页 |
| 4.2.3 黏度测试 | 第44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 4.3.1 熔融温度研究 | 第44页 |
| 4.3.2 升温过程中双组份体系内矿物质变化 | 第44-47页 |
| 4.3.3 双组份复配体系高温黏度变化 | 第47-48页 |
| 4.3.4 多组分复配体系高温黏度变化 | 第48-5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高温熔体在降温过程中的析晶行为 | 第52-64页 |
| 5.1 实验原料 | 第52页 |
| 5.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 5.2.1 降低至不同温度 | 第52页 |
| 5.2.2 不同降温速率 | 第52页 |
| 5.2.3 不同停留时间 | 第52页 |
| 5.2.4 不同冷却方式 | 第52-53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 5.3.1 温度对析晶的影响 | 第53-54页 |
| 5.3.2 降温速率对析晶的影响 | 第54-56页 |
| 5.3.3 停留时间对析晶的影响 | 第56-59页 |
| 5.3.4 冷却方式对粉煤灰钢渣体系析晶的影响 | 第59-6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 6.2 建议与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