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室内试验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2.2 堆石料模量阻尼试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3 土石坝残余变形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试验设备及试验设计 | 第16-30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试验仪器介绍 | 第16-22页 |
2.2.1 仪器的原理 | 第16-17页 |
2.2.2 仪器的主要功能 | 第17-18页 |
2.2.3 仪器主要规格参数 | 第18页 |
2.2.4 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 第18-22页 |
2.3 试验方案 | 第22-25页 |
2.3.1 动模量阻尼试验方案 | 第22-23页 |
2.3.2 残余变形试验方案 | 第23-24页 |
2.3.3 试验操作过程 | 第24-25页 |
2.4 测定试验仪器系统阻尼力 | 第25-29页 |
2.4.1 系统阻尼力的定义 | 第25-26页 |
2.4.2 系统阻尼力的测定 | 第26-27页 |
2.4.3 土体阻尼比的计算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粗粒料动模量阻尼试验研究 | 第30-37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模量阻尼试验基本理论 | 第30-31页 |
3.3 模量阻尼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36页 |
3.3.1 应力应变时程曲线 | 第31-32页 |
3.3.2 堆石料的滞回曲线分析 | 第32-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堆石料动残余变形试验研究 | 第37-41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残余变形试验基本理论 | 第37页 |
4.3 残余变形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改进的残余变形双曲线模型 | 第41-56页 |
5.1 引言 | 第41-42页 |
5.2 理论依据 | 第42-43页 |
5.3 残余剪应变拟合 | 第43-46页 |
5.4 残余剪应变双曲线模型验证 | 第46-49页 |
5.4.1 文献[30]残余剪应变试验数据双曲线分析 | 第46-47页 |
5.4.2 文献[17]残余剪应变试验数据双曲线分析 | 第47-48页 |
5.4.3 本文残余剪应变试验数据双曲线分析 | 第48-49页 |
5.5 残余体应变拟合 | 第49-51页 |
5.6 残余体应变模型验证 | 第51-56页 |
5.6.1 文献[30]残余体应变试验数据双曲线分析 | 第51-53页 |
5.6.2 文献[18]残余体应变试验数据双曲线分析 | 第53-54页 |
5.6.3 本文残余体应变试验数据双曲线分析 | 第54-5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