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采样控制智能化方法与装置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1.2.1 传统机械采样方法 | 第8-9页 |
1.2.2 电子自控采样方法 | 第9-10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2 水质采样控制智能化方法适用性探究 | 第13-23页 |
2.1 压力传感器定深方法 | 第13-16页 |
2.1.1 传统手工方法 | 第13-14页 |
2.1.2 电子自控方法 | 第14-16页 |
2.2 电磁铁动作释放方法 | 第16-19页 |
2.2.1 纯机械释放方法 | 第16-17页 |
2.2.2 电磁释放方法 | 第17-19页 |
2.3 水下声波通信方法 | 第19-22页 |
2.3.1 有线通信方法 | 第20-21页 |
2.3.2 无线通信方法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水质采样智能控制装置整体设计 | 第23-45页 |
3.1 采样装置功能 | 第24页 |
3.2 材料的选择 | 第24-25页 |
3.3 主壳体机构设计 | 第25-30页 |
3.3.1 耐压仓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3.3.2 定深机构设计 | 第26-28页 |
3.3.3 数据显示输入机构设计 | 第28-29页 |
3.3.4 内部装配机构设计 | 第29-30页 |
3.4 配置体的释放与悬挂机构设计 | 第30-34页 |
3.4.1 释放机构设计 | 第31-32页 |
3.4.2 固定机构设计 | 第32-34页 |
3.4.3 配置体与释放机构工作过程 | 第34页 |
3.5 信号传递机构设计 | 第34-39页 |
3.5.1 信号发生机构设计 | 第35-36页 |
3.5.2 信号接收机构设计 | 第36-38页 |
3.5.3 信号传递机构工作过程 | 第38-39页 |
3.6 装置密封的实现与操作流程 | 第39-44页 |
3.6.1 密封方法研究 | 第39-40页 |
3.6.2 耐压仓的密封 | 第40-42页 |
3.6.3 压力传感器探头的密封 | 第42页 |
3.6.4 装置操作规程 | 第42-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采样装置应用检验 | 第45-56页 |
4.1 主壳体结构强度校核 | 第45-50页 |
4.1.1 结构强度校核方法 | 第45页 |
4.1.2 主壳体强度校核 | 第45-48页 |
4.1.3 强度校核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4.2 装置现场应用测试 | 第50-54页 |
4.2.1 测试地点及环境 | 第50页 |
4.2.2 试验目的与方法 | 第50-52页 |
4.2.3 试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专利情况 | 第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