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扩频通信技术简介 | 第8-11页 |
1.2.1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 第9-10页 |
1.2.2 频谱的扩展的实现和直接序列扩频 | 第10-11页 |
1.2.3 扩频通信的优势 | 第11页 |
1.3 扩频在航天应用 | 第11-12页 |
1.3.1 卫星应用 | 第11-12页 |
1.3.2 飞船应用 | 第12页 |
1.4 设计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系统链路设计 | 第14-25页 |
2.1 总体功能要求 | 第14-16页 |
2.2 收发链路设计 | 第16-22页 |
2.2.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 第16-17页 |
2.2.2 接收机灵敏度的计算 | 第17-21页 |
2.2.2.1 系统噪声系数 | 第17-19页 |
2.2.2.2 灵敏度估算 | 第19页 |
2.2.2.3 带天线的接收灵敏度的测量修正 | 第19-20页 |
2.2.2.3.1 实际接天线 | 第20页 |
2.2.2.3.2 信号源测量 | 第20页 |
2.2.2.4 空空通信机灵敏度实际修正值估算 | 第20-21页 |
2.2.3 100Km系统链路计算 | 第21页 |
2.2.4 总结 | 第21-22页 |
2.3 空空通信机远近效应分析 | 第22-25页 |
第三章 空空通信机总体设计 | 第25-34页 |
3.1 设计的几点考虑 | 第25-26页 |
3.1.1 中频数字化解扩设计 | 第25页 |
3.1.2 接收本振点频选择 | 第25-26页 |
3.1.3 场强控制技术 | 第26页 |
3.2 总体功能组成 | 第26-34页 |
3.2.1 原理框图和结构设计 | 第27页 |
3.2.2 电路设计 | 第27-34页 |
3.2.2.1 供电设计 | 第27-29页 |
3.2.2.2 接收模块电路设计 | 第29页 |
3.2.2.3 发射模块电路设计 | 第29-31页 |
3.2.2.4 中频解扩及 RS编解码模块电路设计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接收模块设计 | 第34-46页 |
4.1 主要技术指标(以目标飞行器空空通信机接收机为例) | 第34页 |
4.2 接收模块噪声系数 | 第34-36页 |
4.3 高频组合设计 | 第36-37页 |
4.3.1 镜频抑制滤波器的设计 | 第36页 |
4.3.2 混频器 | 第36-37页 |
4.3.3 低通滤波器 | 第37页 |
4.4 锁相倍频本振源 | 第37-42页 |
4.4.1 锁相环原理 | 第37-38页 |
4.4.2 数字锁相倍频源噪声一般分析 | 第38-39页 |
4.4.3 锁相环关键器件选择 | 第39-41页 |
4.4.3.1 锁相环芯片 | 第39页 |
4.4.3.2 CRO介质振荡器 | 第39-40页 |
4.4.3.3 运算放大器(OP27) | 第40页 |
4.4.3.4 温补晶体振荡器 TCXO | 第40-41页 |
4.4.5 环路设计及测试结果 | 第41-42页 |
4.5 AGC中放设计 | 第42-45页 |
4.6 接收模块测试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发射模块设计 | 第46-51页 |
5.1 主要技术指标 | 第46页 |
5.2 电路实现 | 第46-49页 |
5.3 大小功率切换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空空通信机收发隔离度的估算及验证 | 第51-54页 |
6.1 发射输出对接收频点处的总隔离抑制度 | 第51-52页 |
6.2 接收输入对发射频点处的总隔离抑制度 | 第52-53页 |
6.3 结论 | 第53-54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