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1页 |
1.1 课题背景及概况 | 第9页 |
1.2 论文内容安排 | 第9-11页 |
第二章 结构化盲道模型 | 第11-17页 |
2.1 盲道及其结果规范 | 第11-12页 |
2.2 坐标系关系 | 第12-14页 |
2.2.1 人体坐标系 | 第12-13页 |
2.2.2 摄像机坐标系 | 第13-14页 |
2.2.3 图像坐标系 | 第14页 |
2.2.4 图像内存映射坐标系 | 第14页 |
2.3 基本假设与近似 | 第14-17页 |
2.3.1 直道约束模型 | 第14-15页 |
2.3.2 弯道假设 | 第15-17页 |
第三章 硬件系统设计 | 第17-32页 |
3.1 图像处理现有平台比较 | 第17页 |
3.2 处理器选型 | 第17-19页 |
3.2.1 BF533 处理器核 | 第18页 |
3.2.2 BF533 系统架构与外围接口 | 第18-19页 |
3.3 系统平台组成 | 第19-20页 |
3.4 图像采集方案 | 第20-26页 |
3.4.1 并行外围接口PPI | 第20-22页 |
3.4.2 SAA7113 的工作模式 | 第22-23页 |
3.4.3 12C 时序模拟实现SAA7113 寄存器配置 | 第23-25页 |
3.4.4 FPGA 实现图像硬件开窗 | 第25-26页 |
3.5 数据传输、图像存储与DMA 技术 | 第26-29页 |
3.6 DSP 存储空间的设计 | 第29-30页 |
3.6.1 片内存储配置 | 第29页 |
3.6.2 片外存储扩展 | 第29-30页 |
3.6.3 CACHE 的开启 | 第30页 |
3.7 WM8731 与音频输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软件实现及算法应用 | 第32-55页 |
4.1 UCLINUX 移植及交叉编译环境建立 | 第32-36页 |
4.1.1 μClinux 与Linux 的区别 | 第32-33页 |
4.1.2 开发模式与交叉编译 | 第33-34页 |
4.1.3 移植μClinux | 第34-36页 |
4.2 外围设备驱动程序 | 第36-39页 |
4.2.1 PPI 视频帧捕捉驱动 | 第36-37页 |
4.2.2 音频系统驱动与OSS | 第37-39页 |
4.3 系统软件流程 | 第39-40页 |
4.4 算法应用 | 第40-51页 |
4.4.1 逆透视变换 | 第40-41页 |
4.4.2 颜色空间转换 | 第41-42页 |
4.4.3 预处理 | 第42-44页 |
4.4.4 边缘检测 | 第44-46页 |
4.4.5 细化及二值化 | 第46-47页 |
4.4.6 直线、圆检测 | 第47-50页 |
4.4.7 弯道曲线拟合 | 第50页 |
4.4.8 帧间信息利用 | 第50页 |
4.4.9 后端判决输出 | 第50-51页 |
4.5 实验结果与算法效率评估 | 第51-55页 |
第五章 系统优化与效率改进 | 第55-58页 |
5.1 程序级优化 | 第55-56页 |
5.1.1 数据类型选用 | 第55页 |
5.1.2 数值操作优化 | 第55-56页 |
5.1.3 变量声明修饰符 | 第56页 |
5.1.4 函数调用 | 第56页 |
5.1.5 程序流程优化 | 第56页 |
5.2 基于BF533 特定硬件架构的优化 | 第56-58页 |
5.2.1 并行流水线 | 第56-57页 |
5.2.2 并行指令使用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