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尔斯的平等观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罗尔斯平等观的形成 | 第9-15页 |
一、罗尔斯生平对其平等观的影响 | 第9-10页 |
(一) 平等观初期形成 | 第9-10页 |
(二) 平等观最终形成 | 第10页 |
二、以平等为核心的《正义论》 | 第10-15页 |
(一) 平等受到重视的理论根据 | 第11页 |
(二) 平等受到重视的社会原因 | 第11-12页 |
(三) 平等受到重视的心理根源 | 第12-14页 |
(四) 平等受到重视的文化基础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正义论》中的平等观 | 第15-28页 |
一、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是正义 | 第16-17页 |
(一) 正义优先于效率 | 第16页 |
(二) 《正义论》的主题是社会平等 | 第16-17页 |
二、平等的融合体 | 第17-21页 |
(一) 平等的分类 | 第17-18页 |
(二) 罗尔斯的正义观 | 第18页 |
(三) 平等的融合体 | 第18-21页 |
三、《正义论》的核心概念是“最不利者” | 第21-22页 |
(一) 平等的出发点和坐标系是“最不利者” | 第21页 |
(二) “最不利者”的确定标准 | 第21-22页 |
四、“最不利者”的尚方宝剑是差别原则 | 第22-28页 |
(一) 差别原则的内容和理念 | 第22-24页 |
(二) 差别原则在实践中的落实 | 第24-25页 |
(三) 差别原则的平等主义倾向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罗尔斯平等观评析 | 第28-34页 |
一、分总评析 | 第28-31页 |
(一) 罗尔斯的正义优先性 | 第28-29页 |
(二) 罗尔斯社会平等观 | 第29-30页 |
(三) 罗尔斯两种平等的融合体 | 第30页 |
(四) 罗尔斯的“最不利者”理论 | 第30-31页 |
二、与其他学者观点的比较 | 第31-34页 |
(一) 诺齐克 | 第31-32页 |
(二) 维尔·金里卡 | 第32页 |
(三) 德沃金 | 第32页 |
(四) 萨托利 | 第32-33页 |
(五) 博登海默 | 第33页 |
(六) 我国学者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罗尔斯平等观对我国制度建设的意义 | 第34-47页 |
一、理论与制度层面的建构 | 第34-44页 |
(一) 抽象(原则)层面的绝对平等 | 第35-36页 |
(二) 具体(规则)层面的相对平等 | 第36-44页 |
二、实践层面具体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 | 第44-47页 |
(一) 平等在立法方面的落实 | 第44-45页 |
(二) 平等在执法方面的落实 | 第45页 |
(三) 平等在司法方面的落实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