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一、引言第7-8页
二、公诉案件被害人概述第8-13页
    (一) 被害人的基本概念第8-10页
    (二) 被害人的基本特征第10页
    (三) 国外对被害人保护的基本情况第10-13页
        1、对被害人保护的历史阶段第11页
        2、被害人保护的主要理论第11-13页
三、被害人诉讼地位、诉讼权利的历史流变第13-17页
    (一) 原始社会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第13页
    (二) 奴隶社会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第13-14页
    (三) 封建社会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第14-15页
    (四) 现代社会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第15页
    (五) 发展趋势第15-17页
四、当代被害人保护的重新兴起第17-19页
    (一) 国际方面的方兴未艾第17-18页
    (二) 我国法律对被害人的保护第18-19页
五、被害人上诉权的理论路径第19-27页
    (一) 现状分析第19-20页
    (二) 被害人上诉权的提出第20页
    (三) 被害人上诉权的理论路径第20-27页
        1、被害人上诉权与程序参与原则第21-23页
        2、被害人上诉权与程序正义原则第23-24页
        3、被害人上诉权与平等原则第24-25页
        4、被害人申请抗诉权的现实境况第25-27页
六、被害人上诉权的可行性分析第27-38页
    (一) 被害人上诉权的制约因素第27页
    (二) 制约因素的理论探讨第27-38页
        1、被害人上诉权与上诉不加刑原则第27-28页
        2、被害人上诉权与公诉机关抗诉权第28-31页
        3、被害人上诉权与诉讼效率第31-35页
        4、被害人上诉权与平等武装原则第35-38页
七、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制度设计第38-45页
    (一) 制度设计的原则第38-39页
        1、尊严价值原则第38-39页
        2、报应观念原则第39页
    (二) 被害人上诉权的操作规程第39-43页
        1、上诉的提起第39-40页
        2、上诉的非限制性第40页
        3、审理模式的适用第40-43页
        4、刑罚的裁判第43页
    (三) 实施的预期第43-45页
八、结语:关于权利的再思考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2-5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陪审制度的历史考察及价值认识
下一篇:迁徙自由视野中的三峡移民问题